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全国贸易救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贸易救济工作应始终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积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断完善贸易救济制度。
他还强调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重要性,坚持公平合理、程序正当和透明度原则,以法律和事实为依据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中国企业对待反倾销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往往依靠其他企业来应诉,而不是自己去应诉。然而,自从1994年外经贸部发布了“谁应诉、谁受益”的规定以后,企业应诉率逐步提高。
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救济案件,商务部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救济。有经验的国际律师事务所表示愿意协助中国企业上诉。在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下,中国企业在应诉过程中表现积极。
然而,上述人士提醒,中国企业需要提升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的能力,并注意诉讼程序的规范。
中国企业已经学会充分利用行政复审。即使企业被裁定倾销并征收反倾销税,企业仍然可以申请复审,要求降低反倾销税或撤销反倾销税。
欧美发达国家有时滥用贸易救济规则,打“时间差”。例如,已经判决的仲裁在中国企业上诉期间仍按原来的仲裁结果征收关税或实施其他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有耐心,不要因冲动而影响长期市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裁定倾销成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及煤矿化工、原料性产品、半成品等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它成员国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例如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