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调解有哪几个阶段?
包括调查纠纷、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两个阶段。
(一)调查纠纷
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纠纷后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纠纷发生的原因,调查的重点是查明纠纷症结与事实真相的关键情节。
2、调查纠纷需要做到的环节:
(1)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弄清纠纷的事实及争执的焦点;
(2)了解当事人的个性特征和态度;
(3)进行调查取证,印证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
(4)分清纠纷当事人的责任。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
1、选择好恰当的调解方式与调解技巧;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有过错的当事人承认并改正错误;
3、准备好调解矛盾纠纷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条款。
二、纠纷调解的方式主要有几种?
纠纷调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单独调解和公开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应当单独进行调解,特别是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或者是当事人不愿公开的纠纷,更不能公开调解。但是对于涉及面广,带有普遍性,公共性的矛盾纠纷,可以公开进行调解。
三、调解结束后,会有几种情况?
调解结束以后,最终结果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另一种是各方当事人对纠纷方案解决的认识和态度不一致,没有达成协议,以调解不成而宣告调解结束。
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调解当事人就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填写人民调解协议。
四、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是“调防结合,以防为主”。这说明人民调解一方面要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调解与预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预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减少大量的矛盾纠纷发生,调解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司法所和乡、村二级人民调解组织,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针对当地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止矛盾纠纷发生和激化的方法、措施与步骤,以预防、减少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如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时预防、重点预防和普遍预防,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使矛盾纠纷的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只有这样人民调解工作就掌握了主动权。
一起由于被告对原告某物业造成妨害而引起的纠纷。原告为某物业业主,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关系。原告发现其物业出现问题并向物业公司反映,经物业公司检查,问题由被告造成。原告多次要求赔偿并解决问题,但被告拒绝协商。因此,原告依照我国《物权法》和《民法通则》提起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故意伤害罪适用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依据我国法律,是否适用取保候审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特殊情况如疾病、怀孕等,可申请取保候审。同时,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满足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义务等条件,并由公安机关执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及不同结果。重新审判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重新审判的结果包括驳回申诉或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并重新定罪量刑、发回重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