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调查是WTO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之一,允许成员国根据法律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当提高进口门槛。因此,在大幅削减关税或取消非关税措施的情况下,反倾销措施可以在符合世贸规则和入世承诺的前提下,起到一定程度的调控进口的作用。成员国对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后,如果决定采取措施,通常需要5年时间征收反倾销税,并且在复审期间可以继续征税。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关税减让表,我国加入WTO后的关税总水平将从2001年的14%降至2008年的10%。其中,工业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将从13%降至9.2%。此外,98%的工业品关税减让将在2005年完成。
反倾销措施还可以用于保护我国的幼稚产业,避免因为大量进口产品的涌入而导致投资替代。幼稚产业是指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通过采取反倾销措施,可以限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从而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发展。
反倾销措施还可能导致投资替代,即国内企业由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而选择在国内进行生产,以替代进口产品。这将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并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口产品反倾销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效果,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注重政策效应和法律效应的统一,以及做好重要行业的预警信息统计工作等方面的完善措施。
国际贸易、进口反倾销、投资替代、反倾销税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裁定倾销成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及煤矿化工、原料性产品、半成品等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它成员国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例如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