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至2004年9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65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中国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世贸组织发布的反倾销统计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立案的反倾销调查继续呈下降趋势,然而中国仍然是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就全球贸易而言,按照案件数量衡量,反倾销措施在贸易壁垒中的重要性确实是在衰减,但中国反倾销形势的严峻性却并未降低,这无疑是对国内出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场重大考验。
首先,去年与美欧的纺织品特保争端以签署协议告终之后,美欧纺织企业将更多地借助反倾销手段限制中国同行。可以肯定的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利益集团对国家政策影响力不减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可能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反倾销及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其次,对华反倾销与反补贴两手段并行的趋势日益明显。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反补贴案件数量与反倾销案件数量大致相当,是各类案件中数量第二多的。且反补贴工具的使用者集中于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尽管由于主要贸易伙伴长期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1986年**乔治城钢铁公司案裁决又确认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体出口商品不适用反补贴法的原则,因此中国出口商品迄今遭受的反补贴争端为数极少。但现在,美国等国家开始出现立法准许对来自非市场经济体的进口适用反补贴法的趋势,其锋芒所向就是中国商品,从而使中国出口商品面临的反补贴争端风险空前提高。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裁定倾销成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及煤矿化工、原料性产品、半成品等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它成员国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例如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