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于1991年3月22日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城市私有房屋的拆迁管理作出了以下一般规定:
任何单位或个人需拆迁房屋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拆迁申请。拆迁申请必须持有国家规定的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经审批并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拆迁。若拆迁涉及土地使用权变更,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一旦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公告或其他形式公布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信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和拆迁人应及时向被拆迁人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
在确定拆迁范围后,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通知所在地公安部门,暂停办理向拆迁范围内迁入居民户口和居民分户。除了因出生、军人复转退、婚嫁等确需入户或分户的情况外,其他情况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
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拆迁期限内,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应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安置等问题签订书面协议。补偿、安置协议应明确补偿形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其他需要订立的条款。
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可以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并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对于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如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就补偿形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等问题无法达成协议,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若拆迁人已提供安置或周转用房,不会停止拆迁的执行。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拆迁期限内,如果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若逾期不拆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评估现象,包括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偏低、评估方法错误、评估机构选择违法、未经实地勘察程序、未提供完整的估价报告、未依法出具分户评估报告以及拆迁评估报告未依法送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涉嫌违法。
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的通知的相关内容,包括规范拆迁估价行为,适用范围,拆迁估价的定义,估价机构的资格和选择方式,拆迁估价的原则和公正性要求等。该意见旨在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拆迁估价的独立、客观、公正和合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城市房屋拆迁中对承租人的补偿项目,包括搬迁费、提前搬迁奖、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损失补偿、添置物品的补偿以及区位差价补偿等。搬迁费是给予房屋承租人的基本补偿,提前搬迁可获得奖励费,停业损失也有相应补偿。此外,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增设物品,若与被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