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4-06-1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570
内容提要: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笔者对WTO机制下的反倾销的概念,我国目前被控倾销的现状,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危害作了分析,并对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以前,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受制于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配额、许可证等直接数量限制,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会成为一些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反倾销活动近年来甚嚣尘上,作为重要对象的亚洲国家,先是韩国、日本,继之印度、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均成为西方国家反倾销的受害者而蒙受巨大损失。我国则是后发并超越韩、日的最大受害国(1)。迄今为止,我国出口产品已受到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共426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4500多种,居全球首位,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可以说研究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WTO机制下的反倾销规则解析

一、WTO机制下的反倾销规则的基础

现行的WTO反倾销规则是在GATT第6条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它作为一套详细的法律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WTO反倾销规则的运作。GATT第6条是在各国反倾销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世贸组织成员关于实施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如果一种产品从出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并且给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且该损害确实是由倾销所造成的,那么该产品就被视为倾销产品。如果进口国指控产品存在倾销,并且该指控得到了证实,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一般来说,反倾销程序包括起诉及立案、调查问卷、证据核查、初步裁决、最终裁决、听证或上诉等6个环节。

二、我国在反倾销中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WTO允许的三大贸易补救措施之一,反倾销是各国最常用的规范贸易秩序、抵制不公平竞争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额大幅增长,特别是传统轻纺、机电、土畜、五矿化工、医保等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优势,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给进口国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然而,当地企业往往以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倾销幅度来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裁决。这种做法常常导致本来没有倾销的产品被裁定为倾销,或者本来只有轻微倾销的产品被裁定为高额倾销幅度。

(二)、我国在美国反倾销法下的困境

根据美国的反倾销法,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倾销产品,其正常价值一般采用生产要素价值来确定。这意味着通过参考一个或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的相关价格,对在生产该产品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值和相关费用进行估算,以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在整体生产和各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比较优势,对我国企业十分不利。实践证明,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一旦被列入调查对象,很难摆脱倾销的指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