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轮胎国际贸易始于1952年,最初主要出口斜交结构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和农业轮胎等品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轮胎出口已形成斜交和子午两大结构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轿车轮胎、工程工业轮胎和农业轮胎等5大系列1600多个品种。出口地也从最初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逐步扩大到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轮胎出口保持较高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一,出口量增长快。近几年,中国轮胎出口量年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各大企业出口增长明显。
第二,子午胎尤其是全钢子午胎出口增幅大。近年来,全钢子午胎出口连年呈两位数增长,轮胎出口结构有了较大改变。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子午胎出口量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轮胎出口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占出口金额的80%。
中国加入WTO后,对进口轮胎的关税进行了逐年降低,并取消了汽车轮胎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轮胎关税的下降导致进口轮胎价格不断降低,对国内轮胎市场造成冲击。
从规格品种上看,出口轮胎以客货车胎为主,约占2/3,其中1/3为子午胎结构,2/3为斜交胎结构。进口轮胎主要为子午胎,以中高档轿车子午胎为主,约占2/3。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分类。非关税壁垒是除关税外政府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其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直接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等。间接非关税壁垒则通过外汇管制、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条例等方式限制进口。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作用,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限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限制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并强调我国需提高产品标准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关贸总协定中的贸易自由化原则。该原则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贸易自由化在历次多边贸易谈判中得到加强,并在各项独立协议中得到体现。它通过削减关税、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实现。
目前,中国轮胎出口保持较高增长,中国于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1至9月,中国各类轮胎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然而与国际市场轮胎85%的子午化率相比,中国子午胎目前占出口总量的近40%,仍存在较大差距。最后,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