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发达国家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 海关 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 海关 手续或通过外汇管制,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措施有:实行外汇管制,对进口货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和限制外国货的条例,复杂的 海关 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包装装潢标准等。
非关税壁垒是一些发达国家限制商品进口和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最初,非关税壁垒仅作为限制进口的防御性措施,后来往往用来作为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迫使对方让步的手段。这些国家还经常利用非关税壁垒来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保护国内工业,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非关税的保护性措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要内容
▲非关税壁垒政策定义
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具有更强的歧视性和限制进口作用;具有更深的隐蔽性。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主要种类
主要包括进数量限制、资金限制、其他限制、出口鼓励和管制出口等措施。
▲数量限制措施
数量限制措施包括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额制、进品许可证制。
进口配额制(Import,quotas System):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期限(一般为一年)以内,对于一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
自动出口限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国家或地区迫于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自已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3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可分为单方面限额和协定限额两种形式。
进品许可证制:许可证一般都有有效期的规定,可分成定额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进口许可证;公开一般许可证和特种进口许可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使政府可直接控制进口。
▲资金限制措施
外汇管制: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币;任何个人和机构不能经营外汇买卖。
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是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相结合的限制进口措施,进口限价的极端措施是对某些商品完全禁止进口。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