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时间:2024-12-16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非关税壁垒的定义与特点
1.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非关税壁垒是指国家政府为了限制进口而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措施和政策,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总和。非关税措施的发展起源于国际贸易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早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筑关税壁垒的同时,广泛采取了各种非关税措施以阻止国外商品的流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关税措施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并逐渐增加。
2.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首先,非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与关税相比,非关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通常采用行政程序,速度较快,程序较简单,能够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其次,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关税通过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来削弱其竞争能力,具有间接性的保护作用。而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能够更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再次,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施的税率确定和征收办法透明,出口商容易获得相关信息。此外,关税措施的歧视性较低,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然而,一些非关税措施透明度较低,隐蔽性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其他国家实施差别待遇。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
一、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概况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
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审查的事项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
-
美国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
中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
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