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救助中的财产指的是救助人在成功进行救助后有权获得的报酬,即救助报酬。请求救助报酬的前提是实施了海难救助,并且救助取得了成果。海难救助中的基本原则是“无效果,无报酬”。救助有成果是指通过救助行动,被救助的财产全部或部分价值得以保全,并回到被救助方手中。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人奋力抢救海上遇险船舶或其他财产,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
然而,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提出了“特别补偿”的概念。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可以根据情况获得除救助费用以外的特别补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助取得成果为前提,只要对存在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了救助,就有权获得特别补偿。然而,在任何情况下,特别补偿只能在超过救助报酬的情况下支付,支付金额为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报酬的差额部分。
确定救助报酬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然而,无论如何,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即获救后的估计价值或实际出售的收入,扣除相关税款、海关、检疫、检验费用以及进行卸载、保管、估价、出售所产生的费用后的价值。
如果救助人的过失导致救助工作变得必要或更加困难,或者救助方存在欺诈或其他不诚实行为,应当取消或减少向救助方支付的救助款项。
救助款项的担保:被救助方在救助作业结束后,应根据救助方的要求,对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在载货船舶被救助的情况下,船舶和货物都属于被救助的对象。由于货物是在船舶所有人的直接控制下,因此,获救船舶的所有人应在获救的货物交还前,尽力使货物的所有人对其应承担的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在未根据救助人的要求对获救的财产提供满意的担保之前,未经救助方同意,不得将获救财产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到达的港口或地点移走。
救助款项的先行支付:受理救助款项请求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合理的条件下裁定或裁决被救助方向救助方先行支付适当的金额。被救助方先行支付后,其应提供的担保金额应相应扣减。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法认为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注重资产增值的转化形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而权益结合法则认为企业合并是权益的联合,注重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
海难救助的定义、概述、管辖规定以及构成要件。海难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等进行救助的行为。管辖规定包括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和有管辖权争议案件的管辖。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包括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
全球照明电量消耗现状与节能灯的普及问题。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照明能耗巨大,节能灯推广面临挑战。上海三基欧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T6型节能荧光灯,节能效果显著,但市场推广初期遭遇困难。在政府支持下,该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让人们了解并认可其节能产品,
中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和体系,包括产业法范畴和企业法范畴的准入规制。该制度旨在确保外资进入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要求,随国情变化而调整。文章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合资企业法等,并强调了外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