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申请工伤认定后,人社局不认定为工伤并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处理:
1. 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2. 向法院起诉人社局,请求法院撤销其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责令其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71条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因此,如果法院判决人社局撤销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人社局不得以相同的理由再次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相反,人社局应该审慎取证、审查,并重新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如果人社局违反规定,仍然坚持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大多数人可以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即其上级部门提出复议申请,或者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的流程如下:
1.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对已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4.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并抄送经办机构。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职工的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确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工资表、工作证、工卡、同事的证明等);
2. 受伤害职工的《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 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后首诊诊断病历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对于交通事故,还需要提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4. 目击证人出具的旁证材料,包括证人证言以及目击证人的身份证和联系电话。
以上是关于社保不认定工伤单位处理方法及工伤认定流程的相关法律知识。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进行调解,如果社保再次作出不认定工伤的文书,用人单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我们将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工伤补偿办法中的工伤补偿标准,根据员工所受伤害的等级,工伤补偿标准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具体的补偿标准包括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伤残等级越高,获得的补偿越多。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的直接联系。法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标准认定工伤的同时,也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文章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并规定符合这些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各个项目。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工伤医疗期、工伤津贴、护理费、伤残抚恤金等。被鉴定为工伤的职工根据不同伤残等级享有不同的待遇,包括退出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等。同时,针对因工死亡职工的家属,也提供了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
工伤鉴定的年龄限制和相关程序。工伤鉴定没有年龄限制,但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且必须在出院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最长不超过18个月。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工伤鉴定的范围、申请材料和鉴定流程,包括医疗终结后的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材料、交纳鉴定费、参加鉴定会议和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