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申请工伤认定后,人社局不认定为工伤并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处理:
1. 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2. 向法院起诉人社局,请求法院撤销其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责令其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71条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因此,如果法院判决人社局撤销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人社局不得以相同的理由再次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相反,人社局应该审慎取证、审查,并重新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如果人社局违反规定,仍然坚持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大多数人可以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即其上级部门提出复议申请,或者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的流程如下:
1.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对已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4.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并抄送经办机构。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职工的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确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工资表、工作证、工卡、同事的证明等);
2. 受伤害职工的《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 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后首诊诊断病历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对于交通事故,还需要提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4. 目击证人出具的旁证材料,包括证人证言以及目击证人的身份证和联系电话。
以上是关于社保不认定工伤单位处理方法及工伤认定流程的相关法律知识。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进行调解,如果社保再次作出不认定工伤的文书,用人单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我们将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试用期内劳动者在工伤情况下的待遇法律依据。试用期内的劳动者与公司存在实际劳动关系,受到法律保护。医疗期间和伤残等级鉴定后,劳动者享有相应的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全额报销、按月发放工伤津贴或伤残抚恤金等。不同伤残等级也有不同的待遇,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
临时工工伤期间是否有工资待遇问题,指出临时工只要符合工伤条件就应享有工伤待遇和工资。同时,文章介绍了工伤保险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为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等帮助。还提到了工伤后的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保险费的缴纳规定。
企业破产时工伤职工的待遇解决方式。包括申请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待遇的具体支付方式和劳动合同终止与经济补偿等内容。工伤职工可依法享受相关待遇,企业破产时应当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对于异议,职工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单位破产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期间停工留薪的规定。工伤职工因工作受伤需要停工治疗时,单位应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经鉴定可延长。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需遵循一定程序,工伤赔偿包括多项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计算标准以平均工资或底薪加固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