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启动第二审程序。如果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服,可以申请再审。那么,发回重审和再审的区别有哪些呢?今天,手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再审发回重审案件主要指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后,将案件发回原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审理认为原审认定事实错误或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因此,再审法院审理案件也可以根据以上规定将再审案件发回原一审法院重审。
再审发回重审制度是对原一审甚至二审法院审理的全盘否定,使原审法院的所有工作归于无效。发回重审后,一审法院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确定举证期限、送达、开庭、判决,整个案件从头开始。发回重审作为再审的一种处理方式,在设计上应当最大限度地体现效率与公正,对原审的错误判决,应以改判为原则,以发回为例外,尽量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改判,而不宜发回重审。
因程序原因再审发回重审的法定程序事由比较明确,易操作。而在实际审理中,因事实证据原因发回重审的案件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对于事实错误或认定事实不清的情形,事实是否查清、证据是否充足很多时候是一个判断和认识的问题,法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弹性很大,容易造成发回制度的滥用。
发回重审对于整个审判工作而言,既耗费司法资源,又牺牲效率。因此,发回重审是代价高昂的“修缮”,必须慎用、少用。对于程序问题,除了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情形外,对于违反其他程序问题的应当谨慎发回。只有违法程序确实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的,才予以发回。对于事实证据问题,如果证据没有明显变化,则不宜发回重审,应当根据现有证据,按照证据规定予以判决。
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行法律咨询,手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咨询。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审判监督程序主要针对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二审程序针对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或裁定。两者的提起主体、提起条件、提起期限以及审判适用的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加刑也存在差异。
我国一审上诉后开庭的时间安排及一审和二审的区别。一审上诉案件的开庭时间一般在三个月之内安排,采用二审终审制;而一审审限通常为6个月,二审审限为3个月。两者在性质、引起审理程序的原因、审查对象和范围以及诉讼主体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一、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二审中,人民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根据上述文章内容,我们可知,二审程序和一审程序是有很多区别的。
离婚调解书送达后一经当事人双方签字,即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均不能对调解书提出上诉;一审离婚判决书送达十五日后生效,任何一方不服的,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判决书从送达之日起生效;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