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管理 > 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时间:2024-08-23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762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历次调整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的调整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7次大幅调整。

第一次调整(1995年和1996年)

在1995年和1996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调整前,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后分为3%、6%和9%三个档次。

第二次调整(1998年)

1998年,为促进出口,中国进行了第二次调整。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提高至5%、13%、15%和17%四个档次。

第三次调整(2004年)

由于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导致财政拖欠退税款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1月1日起,国家进行了第三次调整,将出口退税率调整为5%、8%、11%、13%和17%五个档次。

第四次调整(2005年)

2005年,中国进行了第四次调整。调整内容包括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适当降低了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第五次调整(2007年)

2007年7月1日,中国执行了第五次调整的政策。此次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整后,出口退税率变为5%、9%、11%、13%和17%五个档次。

第六次调整(2008年)

2008年8月1日,中国进行了第六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其中,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第七次调整(2008年)

第七次调整于2008年11月1日实施,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适当提高劳动密集型商品(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如抗艾滋病药物)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后,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个档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 第一次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 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定义

    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定义及适用范围。自动进口许可证适用于任何企业,主要用于统计进出口业务量,其办理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动进口许可证由外经贸部授权机构签发,申请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证有效期为六个月,可延期或变更。部分贸易方式可免领

  • 关贸总协定中的贸易自由化原则
  •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 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