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侵权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
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0条、第1184条和第1185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0条,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84条,对于侵害他人财产的情况,财产损失应根据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合理方式进行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85条,如果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并情节严重,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混淆行为、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和域名抢注等。这些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电子商务秩序。其中混淆行为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不正当地使用他人标志,虚假宣传则指经营者进行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宣传。侵犯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