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转让集资房是房屋买卖还是资格转让

转让集资房是房屋买卖还是资格转让

时间:2024-03-2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7835

案情:1999年10月,一单位向房改办提交职工集资建房请示,后向单位公布职工集资建设住房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关于集资建房的各项事宜。该单位职工白明华符合集资建房条件,于2001年2月向单位交住房集资款5.4万元,单位向白明华出具暂收购房款收据。房屋竣工后,单位将面积为83.9平方米的房屋交付给白明华,但并未办理产权证。同年7月25日,白明华与同事林亚兰签订住房转让协议书,约定:“白明华将集资房转让给林亚兰,林亚兰为转让后的住房房主,以后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林亚兰负责,从办完转让手续,交新房门钥匙之日起生效。”双方将交易情况告知了单位,单位负责住房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该协议上签注“经请示,同意办理”。之后,林亚兰向白明华交付房款6.2万元。为此,该单位将向白明华出具的暂收购房款5.4万元收据收回,并为林亚兰重新出具收其职工集资购房款5.4万元的收据。林亚兰与单位正式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建筑面积为83.9平方米的公有住房一套出售给林亚兰。房地产产权产籍监理所亦向林亚兰颁发了房屋所有权证。  2002年10月8日,单位经审计核算发现原集资款有剩余,就决定根据住房面积及楼层退还这部分集资款。经计算,林亚兰的这套房屋将退还0.89万元。林亚兰要求单位向自己退款,而白明华也向单位提出这笔集资退款应属自己所有,因单位认为在此笔款项的归属上有所争议就将此事搁置了起来。2003年9月,林亚兰向法院起诉,要求单位履行退款手续。  分歧意见:法院在审理期间,就本案是集资资格转让纠纷,还是房屋买卖纠纷发生了分歧,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林亚兰与白明华之间是房屋买卖关系,集资建房的资格仍属白明华,因该房屋的退款是基于原建房集资资格的,所以该款应退给白明华。  第二种观点认为,林亚兰与白明华之间是集资资格转让关系,林亚兰已经取得了集资建房资格,所以该款应退给林亚兰。  评析: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办理权属登记。”第三十七条第六款也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 根据法律规定不难判断,房屋买卖关系的转户(过户)只能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法办理,任何单位都没有权力办理“房屋买卖转户手续”。白明华与林亚兰虽然曾经到单位办理了房屋转移手续,但并不能认定为双方买卖房屋关系。从事实来看,白明华从单位取得涉及退款的这套集资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占有行为。因为白明华还没有与单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没有就房屋的最后价款进行结算,更没有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证。所以,白明华没有权利处分该房屋,白明华与林亚兰之间的集资房转让行为不能认定为房屋买卖关系,而只能是一种购房资格的转让。  从案件基本事实可以看出,该单位建房是单纯的集资建房,集资者凭个人身份并未享受任何福利。房屋的退款也不是购房户因为个人身份而享受的福利款,而是房屋成本在重新计算后多收了的房屋价款。白明华既然通过协议将集资购房(资格)转让给了林亚兰,也得到了单位的认可,房屋也相应地移交给了林亚兰,单位将白明华的原始交款收据作废,在单位财务账上重新更换成了林亚兰的收据,单位与林亚兰签订了正式的购房合同,并依法办理了以林亚兰为房主的房屋所有权证。  最重要的是,白明华与林亚兰在住房转让协议中约定:“集资房今后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林亚兰承担。”应当说这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现,且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在这一法律关系中,所谓“一切费用”,从字面上来讲以及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来说,当然是包括所有的费用,即“集资房今后发生的所有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费用都由林亚兰承担”。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原则”,既然林亚兰承担了该集资房屋今后的义务,也理应享有该集资房的一切权利。[page]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 封闭空间的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

    中国关于封闭空间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依据中国《民法通则》,遗失物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失主可通过程序追回。法律明确规定了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归还遗失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历史立法采取奖惩并重的方式处理遗失物问题。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明确规定支付报酬问

  •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包括总登记、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他项权利登记和注销登记等。各类登记均有其特定的申请人和申请时限,并需要提交不同的证明文件和合同资料。这些规定确保了房地产市场的规范运作和权益保障。

  • 房屋转让协议多久有诉讼时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转让协议诉讼时效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

  • 房屋转让协议必须有的内容
  • 房子转让协议书算数吗
  • 赡养协议和房产转让协议能一起写吗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