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企业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的主任由企业工会代表担任。
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县、市、市辖区应当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工会的代表和政府指定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或者死亡的职工,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干扰调解和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提供虚假情况、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协助执行人进行打击报复等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工人之间,个体工商户与帮工、学徒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参照本条例执行。
本条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本条例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门槛的变化。新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额规定,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不再限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使得公司设立条件更加灵活和便利,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关联公司指由多个股东组成的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担连带无限责任。适用法人人格否认需满足主体、行为和结果三个要件,包括债权人资格、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的行为以及损害债权人权益的严重性。涉及人格混同的关联企业同样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