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管辖
时间:2024-12-10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规定
一、争议主体范围
根据《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等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1) 中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与职工;
(2) 个体工商户与学徒、帮工;
(3)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工人(或称工勤人员)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其他各类非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本组织的全体人员。
二、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种类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地域管辖: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7条规定,县、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地域管辖是按照当事人所在地划分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2. 特别地域管辖:特别地域管辖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方式。根据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所在地作为标准,特别地域管辖适用于跨地区的企业和联合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例如铁路、民航、交通等行业。3. 级别管辖: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7条规定,“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级别管辖是指在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的组织系统内,确定上下级仲裁机关受理仲裁案件的权限划分。4. 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7条规定,如果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三、争议内容范围
根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内容包括以下情况:1. 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 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根据以上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权具体分工和范围已经明确规定,以保障劳动争议能够在合适的仲裁机构进行处理,确保公正和公平。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聘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劳动合同与聘书的关系。劳动合同包括多种条款并需双方协商一致,而聘书内容相对简洁,仅为单方行为,不能替代劳动合同。聘书的作用是连接人才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与协作,增强应聘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表示用人单位的郑重对待、信任和守约。
-
经营承包合同专属管辖吗
不属于专属管辖,如果合同约定经济仲裁,应该适用。当事人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辖属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经审查,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
-
投诉劳动仲裁
投诉企业有违背《劳动法》做法的地方很多,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各个区县局里都有劳动监察处可以进行投诉,同时,如果双方有争议,也有相应的仲裁庭进行裁决。关于劳动争议的仲裁,是专门有条令规定的。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共
-
劳动仲裁案件管辖原则
劳动仲裁管辖争议是劳动争议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又称地区管辖,以行政区域作为确定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的标准。指劳动仲裁委员会件受理的自己无管辖权的或不便于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移送有权或便于审理此案的劳动委员会。指两个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由双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
-
司法局能处理劳动争议吗
-
劳动仲裁过后如何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