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孙先生与北京一信息公司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孙先生月工资为5206元。然而,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期间,单位未按时支付孙先生的工资,理由是经营出现严重困难。2007年4月,信息公司向孙先生支付了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的工资后,孙先生向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信息公司支付2006年12月至仲裁结束期间的工资,支付2006年4月至今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并要求信息公司提供在公司工作两年内的工资支付明细表。2007年4月20日,仲裁委员会裁决信息公司向孙先生支付2006年12月、2007年1月工资,支付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驳回了孙先生的其他诉讼请求。
庭审中,信息公司承认拖欠孙先生工资的事实,但声称已事先告知孙先生单位经营严重困难,并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因此并非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不同意向孙先生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信息公司并未提供已告知孙先生的证据。
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信息公司未按时向孙先生支付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的工资,理由是其经营出现严重困难,但未向法院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已就拖欠工资的原因向孙先生履行了告知的义务,因此法院不予采信其辩称并非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观点。根据我国《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支付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基于此,法院判决信息公司向孙先生支付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13500元。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三种情形下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1、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即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或其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即用人单位没有任何原因拖欠劳动者的工资;3、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即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存在延长工作时间的事实,经向用人单位主张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后,用人单位拒绝支付。
在现实中,一些单位由于资金周转、经营困难等原因可能会发生不能按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情况。然而,在拖欠工资之前,单位必须明确告知劳动者实际情况,并尽快补发被拖欠的工资。同时,还需保留已告知劳动者的证据,如员工大会记录等。否则,一旦被劳动者起诉到法院,就有可能像本案中的信息公司一样,被判决向员工支付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
疫情期间工资支付的相关问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企业职工,不得停薪。如停工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按正常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职工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则发放生活费。且
关于计算加班费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计算加班费时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实发工资为标准。劳动合同中还包括了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等必备条款。劳动者在加班后如果未收到加班费,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并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
施工总包欠薪劳务工资的解决方式。首先,劳务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欠薪问题。其次,如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此外,文章还涉及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
劳动者加班工作的情境下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的标准和要求。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和相关法规支付加班费,涉及标准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安排工作和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等情形应有不同的支付标准。不支付足额加班费将构成法律违规,侵犯劳动者权益,需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