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孙先生与北京一信息公司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孙先生月工资为5206元。然而,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期间,单位未按时支付孙先生的工资,理由是经营出现严重困难。2007年4月,信息公司向孙先生支付了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的工资后,孙先生向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信息公司支付2006年12月至仲裁结束期间的工资,支付2006年4月至今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并要求信息公司提供在公司工作两年内的工资支付明细表。2007年4月20日,仲裁委员会裁决信息公司向孙先生支付2006年12月、2007年1月工资,支付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驳回了孙先生的其他诉讼请求。
庭审中,信息公司承认拖欠孙先生工资的事实,但声称已事先告知孙先生单位经营严重困难,并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因此并非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不同意向孙先生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信息公司并未提供已告知孙先生的证据。
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信息公司未按时向孙先生支付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的工资,理由是其经营出现严重困难,但未向法院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已就拖欠工资的原因向孙先生履行了告知的义务,因此法院不予采信其辩称并非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观点。根据我国《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支付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基于此,法院判决信息公司向孙先生支付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13500元。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三种情形下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1、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即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或其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即用人单位没有任何原因拖欠劳动者的工资;3、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即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存在延长工作时间的事实,经向用人单位主张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后,用人单位拒绝支付。
在现实中,一些单位由于资金周转、经营困难等原因可能会发生不能按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情况。然而,在拖欠工资之前,单位必须明确告知劳动者实际情况,并尽快补发被拖欠的工资。同时,还需保留已告知劳动者的证据,如员工大会记录等。否则,一旦被劳动者起诉到法院,就有可能像本案中的信息公司一样,被判决向员工支付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
企业裁员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规定,补偿金通常一次性发放,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月工资高的劳动者也有相应的支付标准。合法裁员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等,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裁员时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否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的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裁员时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公司工作的年限确定。详细列举了各种情形下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包括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等。对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情况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劳动者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被解雇并扣工资时的维权措施。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补缴社保、支付经济补偿金,若被违法辞退,还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相关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