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并有效地解决国际投资争端。澳门政府为此已同意适用《ICSID》公约。在法律上,公约将会优先适用。因而对澳门法律界来说,对公约和相关内容的探讨在法律及经济上是必要的,也是现实的。
一、投资争端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投资争议首先是指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关系中的争议,其次,又可将其具体分为三种争议:1、东道国政府与外国私人投资者之间的争议。2.、外国私人投资者在东道国与不同国籍的合营者之间的争议。3.投资所属国与投资东道国之间的争议。其中第一类争议在实践操作中较为复杂和棘手,其问题往往出现在法律适用,外国私人投资者在国际法庭中有无诉权,以及如何执行国际法庭裁判国家败诉的决定等。尤其是由于法律适用的特殊,往往会使问题政治化,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争论(比如通过投资所属国的代位求偿权或外交保护权而转化成国家间的争议)。第二种关系涉及的是在举办合营企业或世行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中产生的争议。这种争议在法律适用上比较明确,也容易解决。第三关系除了国家间由于双边投资条约的解决或适用问题而产生的争议情况外,一般是属于第一种关系的激化才发展而来的。它的解决往往只能使用传统的国际公法的解决办法。
二、投资争端解决方法及相互关系
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方法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国际经济贸易解决争议的方法,一般分为政治的与法律的解决方法:
(一)、政治方法
1、协商与调解。
协商(Negotiation)是指各方当事人直接交换意见。在评判自身利益的得失中,通过谈判达到互谅互让的协议。调解(Conciliation)是指当事人(或当事国)将争端提交由当事人(或当事国)所认可的委员会,委员会基于调查与公平合理的基础,提出解决方案,该方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争端方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
协商与调解的区别在于:协商无需第三者介入,而调解需第三者介入。在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方法中往往出现调停(Mediation)的方法,它与调解的相同点均是有第三者介入,但调解需由第三者提出方案,而调停一般不提出方案,它仅是非争端方为当事人提供谈判与重开谈判的创造有利条件,且往往会亲自主持谈判。
2、外交保护
由投资者所在国家(澳门必须通过中国)来代表投资者通过外交途径向东道国提起国际请求。在提起外交保护时必须注意:a)用尽当地救济(localremedy),即除非东道国法律另有规定,投资争议必须通过当地救济加以解决。b)还需注意国籍持续原则。海外投资者在其权益遭受损失的当时到要求实行外交保护之时,只要曾一度丧失其保护国的国籍,均不能受到该国的外交保护。请求外交保护国如不违反用尽当地救济与国籍持续原则,就可向东道国提起国际请求,两国政府应就此争议通过外交谈判或国际仲裁或通过国际法院的诉讼加以解决。
国家对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以及各类商业贷款的管理规定。国家统一对外举借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划。同时,对国有商业银行、境内中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借款管理也有明确规定,实行余额管理或总量控制。此外,财政部在境
立项报告的必要内容和项目立项报告的模板。立项报告需包含项目基本信息、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市场分析等内容。项目立项报告的模板则包括总论、工业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以及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等部分。立项报告需详细分析项目的各个方面,为项目的投资和实施提供决
独立保函的定义、适用范围、产生原因和前提,以及主要条款和合同关系。独立保函是一种见索即付保证,适用于涉外商事海事活动,其产生原因和前提是基础合同,但保函独立于基础合同和委托合同。主要条款包括独立性条款、基础交易关系参照条款等。涉及保函申请人、保证人和
资本成本的定义和特点。资本成本是投资的机会成本,是公司筹集资金的代价,表现为投资者的最低期望报酬率或投资取舍率。不同投资人对资本的最低报酬率要求不同,资本来源和拿钱的主体不同,资本成本也不同。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无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溢价和财务风险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