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构成具有什么特征
1.犯罪构成要素的相当性:这一要件主要关注的是特定事实与刑法所规定条文的符合程度。
其涵盖范围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客体、危害后果以及因果关系等各个层面。
2.违法性:违法特性要求犯罪行为在满足构成要件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实际违反相应的法律规定。
对于违法性的判定,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等。
3.有责性:有责性则是针对已经满足相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归属的问题。
这通常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存在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有责性也可能因为违法性认识不足或者期待可能性缺失而受到阻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任何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或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财产,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被视为犯罪。然而,若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则不视为犯罪。
二、犯罪构成四要件怎么分析出来
首先,犯法得有这几个环节:
(1) 谁干了啥?
(2)主观上怎么想?
(3)客观上实际做了什么?
(4)对谁造成了伤害?这些环节就叫作“犯罪构成”。
它是由好多要素和因素组成的。
犯罪构成里的要素就是指犯法必备的条件;而每一个要素中又包含有很多因素。
三、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1. 客体要件,即犯罪行为侵犯之法益;
2. 客观要件,即犯罪行为的实体内容;
3. 主体要件,即犯罪行为的承担者;
4. 主观要件,即犯罪人在犯罪行为中的心态。
以上是关于犯罪构成具有什么特征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犯罪构成与违法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而违法是指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不一定构成犯罪。犯罪必然是违法的,但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构成犯罪。因此,需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