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计委外资司有关负责人10日表示,中国将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实行总量调控,其基本原则是既有利于外债总量控制,也方便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境内外汇贷款业务。 ^据《香港商报》2月11日报道,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针对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中国已就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和防范外债风险作出了因应。 ^一是2001年中国对登记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即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纳入国家外债统计监测范围,而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不再统计为外债; ^二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开展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直接向中资企业发放外汇贷款。因此,《暂行办法》明确,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外币债务,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居民向非居民举借的债务为外债,国家将对此实行总量控制。考虑到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特殊性,具体管理办法将另行制订。 ^该负责人并指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将陆续出现以人民币计价的对外债务问题。如经批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从事境内证券投资,其购买中国债券将形成人民币计价的对外债务;境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对外转让不良债权时,也会产生人民币计价的外债。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将结合新的课题加以研究,在条件成熟时纳入管理规范。
国际股本融资的定义和特征。国际股本融资是向国际投资者发行可流转股权证券的国际融资方式。它限于特定类型的公司已股份化的组织,发行人和投资者可能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融资的特征包括采用记名证券形式、可自由流转、具有技术性和程序性要求等。中国实践中的境外股本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进行外汇业务和非外商投资企业部分外汇业务的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如外国银行分行、独资银行、合资银行、独资财务公司和合资财务公司,文章详细列出了它们开展各类业务所需的营运资金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要求。同时,文章还涉及这些机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种方式和相关风险。包括授信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押汇业务、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国际保理融资业务等融资方式,以及信用风险、汇率风险、代理行风险、融资产品风险等存在的风险。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控策略,包括严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在国际贸易背景下的融资困境。为此,华夏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出口票证通和华夏贸易宝等,旨在提供专业化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以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贸易融资涉及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包括授信开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