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争议和纠纷。下面将介绍劳动纠纷的两个常见情形。
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行为可能导致劳动纠纷,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1 开除:开除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不适合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劳动者采取的最严厉的行政处分。
1.2 除名:除名是用人单位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
1.3 辞退:辞退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规章、规程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但又不符合开除、除名条件的劳动者,经教育或行政处分仍然无效后,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
1.4 辞职:辞职是劳动者主动离开原用人单位的行为。
1.5 自动离职:自动离职是劳动者自行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自行脱离原工作单位的一种行为。
上述情况都会导致劳动关系的终止,并成为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确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劳动纠纷:
2.1 订立劳动合同纠纷:双方在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发生争议,例如合同条款的约定、劳动条件的确定等。
2.2 履行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生效后,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例如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安排等。
2.3 变更劳动合同纠纷:双方在劳动合同生效后,有关劳动条件的变更引发争议,例如工作岗位调整、工资待遇变动等。
2.4 解除劳动合同纠纷:双方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例如解雇、辞职等。
以上是劳动纠纷的常见情形,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劳动纠纷的性质和特点,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指导。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