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女士驾驶车辆时,遭到一辆重型半挂车的追尾,车辆受到冲击后撞向另一辆半挂车。事故导致金女士及其朋友受伤,车辆几乎报废。交警认定重型半挂车驾驶员忻某负全责,而忻某的车辆已投保。然而,忻某在事故后又发生了另一起事故并因此身亡。金女士希望从忻某处获得赔偿,但只能向其遗产继承人提起诉讼。由于忻某是江苏人,金女士面临调查和起诉的困难。
金女士认为自己购买了商业车险,因此她的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她的损失。然而,她向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请求后却遭到拒绝。保险公司表示,金女士在此次事故中没有责任,损失应由肇事者赔偿。金女士无奈之下只能将保险公司告上法院。
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支付金女士保险金101,100元。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车辆在保险期间发生事故造成损失,保险公司应该予以赔偿。保险合同中的“无责不赔”条款排除了被保险人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因此该条款无效。保险公司应当理赔,并可以向事故相对方行使代位追偿权。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中的以下条款无效:
(一)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
(二)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当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时,应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如果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不具备上路行驶资格、地震责任、精神损失等情形下不赔偿的情况。同时,还提到了修车期间损失、发动机进水损坏、爆胎等情形保险公司也不负责赔偿的规定。除此之外,未经定损直接修车、放弃追偿权、零部件被盗、拖带无保险车辆撞车、撞到自家人等情况也有相应的免责条款。
新《保险法》对保险经营者提出的新要求。保险经营者需完善经营管理,并特别完善签收制度、加强核保工作和售后服务的管理。新法规定了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需提供格式条款并明确说明内容,否则无法证明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此外,保险行业自律改进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也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