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人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大公司和富有的个人,他们的投资占总投资的99%,但不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对投资承担有限责任;而无限合伙人(又称为普通合伙人)为风险投资家,他们出资仅为总投资的1%,负责基金的实际运作,对投资后果承担无限责任。在项目产生收益后,先归还投资人的投资,超过基本收益的部分,无限合伙人可以分得20~30%。
有限合伙人作为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基金的经营运作。他们仅以其投资额为限对基金的亏损及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人的权益主要体现在对基金收益的分配上,他们有权先收回自己的投资。超过基本收益的部分,可以分配给无限合伙人,比例通常为20~30%。
无限合伙人作为普通合伙人,是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营管理者。他们承担基金的实际运作风险,并对基金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无限合伙人的权益主要体现在基金的运作收益上,他们有权分配超过基本收益部分的20~30%。
有限合伙作为合伙的一种形式,具有合伙的一般特点,但并不具备法人资格,因此不被视为税法上的纳税主体。这就是所谓的税收透明。当有限合伙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风险企业并获利时,基金本身无需缴纳所得税、利得税或其他税款。换言之,税法将有限合伙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每一位投资者视为直接投资于风险企业。当风险企业获利并向风险投资基金分配利润,或者风险投资基金出售所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权获得资本利得时,这些利润将被视为投资者本身所获得,投资者需要就其获得的相应部分利润缴纳所得税等税款。因此,有限合伙架构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能够避免重复纳税,从而降低了基金的运作成本。
甲乙丙三方就投资合作事宜达成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方式、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以及合伙人的权利等。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各方的出资方式、金额、时间,以及合伙事务的经营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等。
有限合伙人的特殊性质,包括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以及责任范围。文中介绍了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以及在中国市场中的现状和参与管理模式。有限合伙人不得对合伙企业以劳务出资,不参与经营,仅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亏损,并对合伙债务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不同企业制度下的出资协议解除方式及合同协议的解除条件。在公司制下,通过转让股份实现解除出资协议;合伙制则需获得大多数合伙人同意。合同协议的解除需双方协商一致,并满足合同的有效要件。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一个解除出资协议书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