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应否建立有限责任于无限责任相结合的合伙制度,有学者认为:我国应建立隐名合伙制度;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应建立有限合伙制度;还有学者认为:隐名合伙与有限合伙系同一种制度,我国只需建立其中之一即可。笔者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隐名合伙是一种融资关系、契约关系,并不直接涉及第三者利益;有限合伙则是一种合伙关系、组织关系,与第三人关系密切。因此,前者应作为契约关系对待,规定在契约法中;后者则应作为组织关系对待,规定在主体法中。鉴于本文仅讨论关于我国建立有限合伙的必要性,二者并存的可行性容另文具体讨论。
有学者主张在国务院制定的《风险投资管理暂行条例》中加入有限合伙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笔者认为,有限合伙是一种商事主体。其应当在《合伙企业法》中予以规定,不应规定在国务院制定的《风险投资管理条例》中。由于我国《合伙企业法》刚颁布不久,立即修订尚不现实;同时,考虑到有限合伙与普通合伙确有较大差异,故我们应当借鉴英美立法模式,在充分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再制定一部《有限合伙法》。
甲乙丙三方就投资合作事宜达成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方式、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以及合伙人的权利等。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各方的出资方式、金额、时间,以及合伙事务的经营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等。
有限合伙人的特殊性质,包括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以及责任范围。文中介绍了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以及在中国市场中的现状和参与管理模式。有限合伙人不得对合伙企业以劳务出资,不参与经营,仅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亏损,并对合伙债务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不同企业制度下的出资协议解除方式及合同协议的解除条件。在公司制下,通过转让股份实现解除出资协议;合伙制则需获得大多数合伙人同意。合同协议的解除需双方协商一致,并满足合同的有效要件。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一个解除出资协议书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