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合并 > 我国企业合并存在的法律问题

我国企业合并存在的法律问题

时间:2025-05-31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9638

立法漏洞

我国企业合并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障。尽管企业合并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现行的立法对于合并的许多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合并的相关规定只散见于《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中。例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企业条例等法规未对合并的形式、效力、程序以及债权人的保护等重要制度进行规定。即使在合并规定较多的公司法中,也缺乏对合并合同、合并中异议股东的保护、合并对价与合并支付金、简易合并等主要问题的规定。此外,我国还缺乏反垄断立法,难以防止合并中的垄断问题。

立法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

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使用不同的企业立法,而企业合并立法则包含在相应的企业立法中,导致企业合并立法的分散。这种分散立法缺乏协调,造成了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合并的概念和形式的差异。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合并形式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其中吸收合并中一方公司解散,另一方公司继续存在;而新设合并中,合并各方均解散。然而,适用于非公司制国有企业的部门文件《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行为。这里的兼并除了公司法规定的两种合并形式外,还包括吸收合并的内容。此外,该暂行办法还规定了企业兼并的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吸收股份式、控股式等五种形式。立法对合并性质和形式的不同规定导致对合并的理解产生歧义,模糊了合并事务中合同条款的概念。(2)企业合并的决定和审批规定的差异。一些规定缺乏合理性。例如,公司法中关于平衡股东利益的规定既没有简易合并的规定,不利于对多数股东的保护和合并效率的提高;又没有保护异议股东的规定,不利于对少数股东的保护和合并公平原则的实现。另外,关于债权的保护程序,规定了过于繁琐的合并公司公告程序和过于严格的债权人异议效力,不利于合理平衡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合并的边界和效率。

市场不完善、中介机构不发达、政府过度干预

企业合并中,政府行为的参与是必要的,因为在现行体制下,企业合并缺乏相应的机制,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合并。然而,目前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合并,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强制企业合并,违反了企业合并的基本经济规律。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企业合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运动,没有发达开放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合并必然面临困难。同时,中介机构在企业合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为合并双方提供信息和咨询,提供资金支持。然而,我国目前中介机构在企业合并中的参与非常有限,主要表现在信息量少、咨询服务功能不强、人员业务素质低等方面。因此,应加大力度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确保企业合并能够顺利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合并后的债务如何承担

    公司合并后债务的承担问题。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新设的公司需要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合并过程中需签订合并协议、编制资产负债表等,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债权人并进行公告。债权人可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

  •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程序

    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的程序和所需资料。当事人需前往工商局领取申请表并填写公司变更表格,同时准备相关证件和资料前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税务局办理变更登记。股权变更所需资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公司章程修正案等。具体申报资料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

  • 股东不签字如何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大会的决议需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方为有效。在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等情况下,需依法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决策合法性。

  •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对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的审核标准。内容包括合规性要求、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申请文件的要求,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项说明、批准文件等。此外

  • 授权委托书
  •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含义和计量基础
  • 公司合并与分立涉及的债务承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