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商合同 > 海上运输合同 > 物流货物运输的概念以及地位具体是怎样的

物流货物运输的概念以及地位具体是怎样的

时间:2023-09-26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057
物流货物运输的概念以及地位具体是怎样的?

运输的法律概念

运输是指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活动。在本文中,运输专指对物的载运及输送。运输是一种在不同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旨在改变物的空间位置,实现物的空间位移。与搬运活动不同,运输涉及较大范围的运动,而搬运则限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活动。

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1.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根据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物的物理运动,这种运动不仅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是改变物的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空间状态改变的主要手段。通过配合搬运、配送等活动,运输能够完整地实现改变物的空间状态的任务。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之前,甚至在现今,仍有许多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这是因为运输在物流中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认识由此产生。

2. 物流货物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

物流货物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将其视为生产过程的延续。虽然运输活动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也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但它通过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使得生产能够继续进行,推动社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因此,将运输视为一种物质生产部门。

物流货物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个环节无法连接起来。

(2) 在社会层面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延续。这一活动连接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连接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企业,连接着城乡,连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3. 物流货物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指的是同种物在不同空间位置下,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和效益的实现程度不同。通过改变物的空间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出投入比,就可以实现“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输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够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4. 物流货物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来源

(1) 运输是一种运动性活动,与静止的保管活动不同。实现运输活动需要大量的动力消耗,而运输又承担着大范围的空间转移任务,因此运输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大。由于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因此节约的潜力也很大。

(2) 从运费来看,运费在物流货物运输费用中占据最高比例。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货物运输费用时,物流货物运输费用占据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费甚至高于生产费用。因此,节约的潜力非常大。

(3) 由于运输总里程和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以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实现较大的节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责任限制规定及其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责任限制规定及其联系。该法参考了国际公约和惯例,包括单位责任限制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具有广泛的适用主体,但并非专门为承运人设计,且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和侵权行为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承运人的利益。

  • CIF条件与卸货港滞期费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 海上货物运输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背景、规定及我国法律的引用。因航运实践中托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不同常引发法律问题,为此,《汉堡规则》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和责任,区分了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我国《海商法》也引用了该

  • 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国《海商法》第四十一条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该合同涉及承运人和托运人,定义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标的是海上货物运输行为,而船舶是履行合同工具。此外,合同具有双务、有偿、涉及第三人的特征,并且通常属于要式合同。

  • 代通知金赔偿金的法律专业解读
  • 房屋买卖合同:买方违约是否可撤销合同?
  • 物流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