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货物运输合同是指在我国沿海、沿江、湖泊以及其他通航水域中进行的营业性货物运输。该合同由水路运输企业或持有营业执照的个体(联户)船民与托运方之间达成的协议,规定了双方在水路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除了短途驳运、摆渡、零星货物等情况下,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考虑到水路货物运输通常涉及大宗、长期货物运输,交通主管部门会根据特定范围的重点物资、联运物资、外贸物资等要求制定综合平衡运输计划,承运人必须遵守国家计划管理。对于大宗、长期货物运输,可以按月签订运输合同。对于其他必须提供月度托运计划的货物,可以经承运人和托运人协商同意,按月签订货物运输合同或使用货物运单作为运输合同。零星货物运输和计划外的整批货物运输可以使用货物运单作为运输合同。
按月度签订的货物运输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水路货物运单应包含以下内容:
水路货物运输分为整批、零星和集装箱运输。如果一张运单的重量达到30吨或体积达到34立方米,应按整批货物进行托运,否则按零星货物进行托运。对于使用集装箱运输的货物,每张运单至少包含一个集装箱。然而,按照“港到港”方式办理的集装箱运输可以进行多个收货人的拼箱运输。危险物品、易污染和易损坏的货物则不适合使用通用集装箱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责任限制规定及其联系。该法参考了国际公约和惯例,包括单位责任限制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具有广泛的适用主体,但并非专门为承运人设计,且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和侵权行为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承运人的利益。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背景、规定及我国法律的引用。因航运实践中托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不同常引发法律问题,为此,《汉堡规则》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和责任,区分了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我国《海商法》也引用了该
根据《保险法》规定,如果保险车辆没有过户但发生损失,实际车主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九条,保险标的转让后,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被保险人或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