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村委会在征地过程中具有签署征地协议的权利。征地程序包括征地报批前期工作和批后实施工作。在征地报批前期工作中,要求当地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程序,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以确认方案的相关内容。征地告知应当向村组和农户进行,并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如广播、公告栏等,以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征收土地方案经法定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征地批后实施工作,包括公告和登记等。
当被征地农民提出异议时,应组织听证。根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征地不仅要征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意见,还要征求被征地农民的意见。如果群众提出异议并申请听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组织听证。对于农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解决;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进行政策宣传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以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200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2号令)对征地中涉及的听证问题作出了规定。
为加强征地管理中的监管,需要进行前期审查和后期监管。在用地报批过程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征地的程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批准。后期监管方面,要健全征地批后实施反馈制度。用地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向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土资源部报送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包括征地范围和规模、征地批后程序、征地补偿费用支付情况以及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情况,以加强监管,确保按照批准要求实施征地。
征地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五要”:让农民知情、让农民参与、让农民住有所居、让农民监督、让农民满意。
征地补偿需要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实现同地同价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农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对于新建项目,在用地预审时应严格按照公布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核算征地补偿费用,并列入概算。征地补偿水平应基本保持一致,确保征地补偿同地同价。
征地安置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多元化安置。优先采取农业安置方式,将新增耕地或机动地安排给被征地农民,维持其基本生产条件和收入来源。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征地时,可采取留地安置方式,将留用地纳入国有,并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被征地农民应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其长远生计问题。在拆迁中,应给予合理补偿并采取多元化安置方式,确保被拆迁农户的居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村委会在征地过程中的签署权问题。文章介绍了征地协议的签署过程中村委会的角色与责任,阐述了村委会参与征地协议签署的法律依据和权力范围。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征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及解决方式,强调了村委会应如何依法行使签署权以保障农民权益。文章旨在明确村委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征地公告和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村委会负责发布征地安置补偿方案公告和发放征地拆迁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农民应该了解相关程序并主动参与。拆迁办负责按期
征地拆迁,有的人会因为征地拆迁补偿而使生活富裕起来,但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却会因征地拆迁失屋失地,补偿款被村委会克扣、截留,甚至不发,农民权益遭到巨大损害。通常,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这里面,安置补助费、青苗费是
第二十六条 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行使土地所有权的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单位。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取得的土地补偿费应当设立专户管理,用于发展生产、安排多余劳动力以及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土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应当由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表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