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船舶公司
住所地:山东东营桩西海港
负责人:姜毓敏,经理
委托代理人:王耀晖,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船舶公司法律顾问
委托代理人:宋修军,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船舶公司法律顾问
被告:青岛大洋船舶货物运输有限公司
住所地:青岛市四方区会昌路4号
法定代表人:闫志峰,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王济晓,青岛大洋船舶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委托代理人:陆建新,青岛大洋船舶货物运输有限公司经理
原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船舶公司诉被告青岛大洋船舶货物运输有限公司船舶触碰门机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王耀晖、宋修军,被告委托代理人王济晓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1年5月15日,被告所属的“航海8号”轮在龙口胜利港靠泊时,由于操作失误,该轮碰撞了码头上原告所属的10吨门机,致使该门机部分受损,给原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0万元及利息,并承担本案一切诉讼费用。后原告于2001年7月23日又提出变更诉讼请求申请,将其诉讼请求变更为,要求被告赔偿其因本次事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250万元及利息,并承担本案所产生的诉讼费、鉴定费等。
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庭审中,被告辨称:1、在被告所属船舶靠泊码头前,原告未将影响船舶靠泊的门机移走,致使发生碰撞,因此原告对本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原告索赔的损失明显超过合理范围,我方专家鉴定的损失数额仅为8万元;3、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并非仅赔偿损失一种,还有修理、恢复原状等方式。即使被告对本案应承担责任,也应采取修理、恢复原状的方式。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被告船舶与原告门机的碰撞事故责任及赔偿范围。
根据原告提交的证据,经审理查明,被告所属的“航海8号”轮在靠泊过程中碰撞了原告门机,导致门机受损,给原告造成经济损失。被告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原告对事故负有过错,并未能合理解释索赔损失超过专家鉴定数额的情况。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被告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变更申请,本院认为原告提出的新的诉讼请求与本案的事实和法律关系密切相关,符合法律规定的变更诉讼请求的要求。因此,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规定,本院作出如下判决:
被告青岛大洋船舶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应当赔偿原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船舶公司因本次事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250万元及利息,并承担本案所产生的诉讼费、鉴定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责任限制规定及其联系。该法参考了国际公约和惯例,包括单位责任限制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具有广泛的适用主体,但并非专门为承运人设计,且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和侵权行为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承运人的利益。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背景、规定及我国法律的引用。因航运实践中托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不同常引发法律问题,为此,《汉堡规则》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和责任,区分了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我国《海商法》也引用了该
中国《海商法》第四十一条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该合同涉及承运人和托运人,定义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标的是海上货物运输行为,而船舶是履行合同工具。此外,合同具有双务、有偿、涉及第三人的特征,并且通常属于要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