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事故赔偿 >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5-06-19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5106
构成工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在中国,无论是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三资企业还是私人雇工,只要使用劳动力,都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确立劳动关系。即使是国营企业,也必须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因此,无论是职工与企业之间还是职工与雇主之间,只有存在劳动合同,才能构成工伤事故的可能性。没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无论受到何种伤害,都不属于工伤事故,也不承担工伤事故的保险责任或赔偿责任。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应以书面形式为原则,必要时需要公证。但对于一般的私人雇工等,口头约定劳动合同也是允许的。即使在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也应当确认这种劳动关系,以保护职工的权益。

劳动合同与承揽加工合同的区分

劳动合同是以劳动力作为合同标的,企业或雇主支付的是劳动报酬或劳动力价格;加工承揽合同则是以加工行为和加工成果为合同标的,雇主支付的是加工费。因此,如果加工承揽合同的加工人受到损害,定作人不承担工伤事故责任。

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

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是指职工身体受到损害的客观事实,不包括财产损害和其他利益的损害。职工的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都属于劳动保险的范围,是工伤事故侵害的对象。工伤事故主要侵害职工的健康权和生命权,造成职工受伤或致残是侵害健康权的情况,造成职工死亡是侵害生命权的情况。职工患职业病也属于人身损害事实,侵害的是健康权。虽然身体权的侵害也可以构成工伤事故,但如果仅仅是一般的不甚痛苦的撞碰、打击而没有具体的伤害后果,就不应认定为构成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对于从事特种行业的职工,对身体的外在完整性有特殊要求,如模特、演员、特别需要的操作者等,如果造成了身体组成部分如头发、指甲、皮肤的颜色等的损害,破坏了身体组织的完整性,以至于使其从事特种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就构成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

精神损害的认定

在确定工伤事故责任时,需要研究是否存在精神损害的事实。根据工伤保险责任的规定,似乎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然而,在残疾津贴和死亡抚恤金中,实际上包含了对精神损害的抚慰。因此,职工受到损害的事实中实际上包括精神损害的事实。只是由于采用了一揽子工伤待遇的方法,没有明确表达出来。

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发生的损害

在确定工伤事故构成要件时,需要考虑工伤事故发生在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判断工伤事故构成的三个要素是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是指在履行工作职责的时间范围内,即用人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为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工作时间的认定应适当放宽。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正式工作时间的前后,应被认定为工作时间。因工外出的时间也应被认定为工作时间。上下班途中的时间也应被认定为工作时间。

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是指在履行工作职责的环境范围内。执行工作任务的场所就是工作场所。因工外出的领域以及上下班途中也被认为是工作场所。在这些地方发生的职工人身伤害事故也被认为是工伤事故。

工作原因

工作原因是指履行工作职责的事由。对此,应当采取较为宽泛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例如,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和收尾性工作,在工作中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以及在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情况,都应被认定为工作原因。

确定履行工作职责的界限,需要根据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这三个要素综合衡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确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都是基于这三个要素。此外,《工伤保险条例》还规定了三种视同工伤的情形,这些情形也应被视为工伤处理。

事故须是职工受到损害的原因

构成工伤事故责任的要求之一是事故必须是造成职工人身损害的原因。换句话说,事故与职工受到人身损害的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事故原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工伤保险条例》只是规定了事故的概念,没有对其进行解释或界定。在工伤事故责任中,事故一般指企业事故,并非都是意外而生的损失或灾祸,也包括管理、指挥、设计、操作上的疏忽、不慎等过错所导致的损失或灾祸。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事故因无法预见的原因而发生,因此并非都是疏忽导致的。

企业事故主要指工业事故,如《民法通则》第123条所列举的高度危险作业所导致的事故。然而,如果认为只有工业事故才能构成工伤事故,显然是不正确的。事故还应包括其他企业工作中发生的事故。此外,构成工伤事故的范围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在履行工作职责中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下落不明,以及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等。这些都被视为广义的事故。

事故是职工人身损伤的原因,一般要求其具备必然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劳动者的损害事实必须是企业事故直接导致的,否则不构成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在事故与损害之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也应当认定为存在因果关系。例如,事故导致职工身体损伤,没有直接导致死亡,但职工在受伤后感染了破伤风病毒,导致死亡,事故与伤害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与死亡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因此应当认定事故与死亡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构成工伤事故责任。

只有具备上述四个要件,才能构成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后果及赔偿责任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规定、法律后果、赔偿责任及赔偿请求的时效性。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和补缴费用。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可能导致工伤职工保险待遇减少,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差额损失的责任。劳动者应在知道权利被侵害后的

  • 第三人造成工伤的民事赔偿问题及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及工伤保险基金的概念和范围,详细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并进一步探讨了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赔偿问题,涉及民事侵权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对于是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并通过另一种方式弥补差额,法律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规定。笔者认同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双倍兼得

  • 深二度烧伤赔偿项目的规定

    深二度烧伤赔偿项目的规定,包括伤残等级及赔偿系数、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十二项内容。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标准,同时详细说明了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包括残疾赔偿金、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 个体经营者员工工伤赔偿问题的法律处理

    关于个体经营者员工工伤赔偿问题的法律处理。主要介绍了工伤认定与赔偿的程序和标准,包括伤残等级的确定和待遇支付。同时,也阐述了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参保责任和工资计算标准等内容。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了解这些法律处理方式和标准对于保障员工权益和企业发展非常重

  • 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书
  • 打工不签合同,纠纷时获风险案件简析
  • 工伤未达到伤残等级的索赔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