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是指为了避免共同危险,船舶或船上货物有意地、合理地作出的特殊牺牲或支付的特殊费用。共同海损损失应由船舶和货物各方共同分担。这些特殊行为被称为共同海损行为。共同海损行为包括引海水入舱、将货物抛入大海、自动搁浅等。在正常航行中,这些行为是被禁止的。然而,在船舶遇难时,为了灭火、减轻负荷或进行紧急修理等目的,这些行为是合法的。
共同海损理算是处理共同海损行为所产生的损失和费用的过程。共同海损理算涉及处理共同海损损失和计算共同海损费用。共同海损理算的结果被记录在共同海损理算书中。
共同海损声明是指双方就共同海损发出的共同声明。
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有以下几个区别:
单独海损是由承保风险直接导致的船舶和货物损失。而共同海损不是由承保风险直接导致的损失,而是为了解除或减轻共同危险而人为造成的损失。
单独海损的损失一般由受损方自行承担。而共同海损的损失应该由相关受益方按照获救价值的比例进行共同分摊,即共同海损分摊。
海上风险可能导致费用上的损失,主要包括施救费用和救助费用。施救费用是指在货物遭受保险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时,为了避免或减少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抢救和防护措施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救助费用是指在货物遭受保险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时,由第三方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并成功救助后,被救助方向救助人支付的报酬。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至于损失是否属于共同海问损,则需要根据共同海损的原答则来确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的一方应当负举证责任,证明其损
沿革共同海损制度起源于爱琴文化。古希腊南端爱琴海诸岛中间,商船往返频繁。当发生航行危险时,抛弃一部分承运货物,以减轻船载,避免船货全部倾覆,而后共同承担海损损失,在当时已形成习惯。罗马法开始有成文规定,最初见于《十二铜表法》中。后来欧洲各国引用,形成本
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确实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才由获益各方分摊,因此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