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损保证金是由货方提供的现金担保,用于分摊共同海损。根据《北京理算规则》,保证金应交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损理算处,以保管人的名义存入银行。根据《1974年规则》,保证金应以船舶所有人和保证金交付人指定的代表的联合名义,存入经双方指定的银行,开立特别账户。保证金的使用由理算人决定。保证金的提供、使用或退还,不影响各方的最终分摊责任。保证金若产生利息,属保证金交付人收益。若保证金超过最后确定的分摊金额时,应将其金额退还给保证金交付人。《1994年规则》对此也做出了同样的规定。
海损担保函是由货物保险人签署的书面文件,用于保证分摊共同海损。在发生共同海损后,收货人可以请求货物保险人向船舶所有人提供此种担保函,以便及时提取货物。根据担保函,货物保险人保证支付经过恰当理算的共同海损的损失和费用的分摊额。海损担保函有两种形式:限额担保函和无限额担保函。
限额担保函是保险人以对被保险人应赔付的金额为限而出具的书面保证。根据限额担保函,若分摊金额与货物保险金额相等或小于保险金额,则保险人全额赔付货方应摊付的共同海损分摊金额。若分摊金额大于保险金额,则保险人按保险金额与分摊金额的比例赔付分摊金额,超过部分由被保险人自负。船方一般不接受这种限额担保函,因为船方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无限额担保函是保险人对该项货物的共同海损分摊金额予以全额赔付的书面保证,不论货物保险金额大小。在无限额担保函下,如果共同海损分摊金额超过货物保险金额,则保险人向船舶所有人全额赔偿后,可向被保险人收回超过保险单责任的部分。为了确保向保险人收回这部分数额,保险人提供无限额担保函时,要求被保险人签署一份反担保函。反担保函的作用在于保证将保险人超过保险单责任而赔付的共同海损分摊金额退还给保险人。
共同海损的定义、分摊计算方法和构成条件。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而采取的牺牲和支付的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分摊根据各受益方的分摊价值比例进行。共同海损的构成需满足同一航程中的财产遭遇共同危险、共同海损措施有意且合理以及牺牲和费用需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抗辩权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术上对抗辩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而我国的《担保法》则明确了狭义上的抗辩权。文章将重点讨论狭义上的抗辩权,包括不同种类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