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93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的成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海上危险必须是同一航程中的财产所共同面临的。同一海上航程指的是船舶在装货港码头装货开始到卸货港卸货时为止的海上运输全过程,不仅限于船舶在海上航行这一个环节。必须遭遇共同危险,如果是空载船、或单纯为某一方利益、或为救助他船产生的救助费用,因缺少共同危险则不能构成共同海损。
同一航程中财产遭遇的危险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包括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危险。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危险是指船舶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的时候尚未危及船货的共同安全,但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将不可避免地给船货带来共同危险。例如,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航速剧减,航行时间意外增加,剩余燃油已不足以将船驶抵原定目的港,如果不立即驶往就近港口避难加油,即有可能对船货构成危险。因此,采取绕航加油的措施可构成共同海损。
明知采取此项措施将导致船货牺牲或支付额外费用,但为使船货免遭更大损失而主动采取的措施为有意的共同海损措施。
合理的共同海损通常包括措施本身的合理性和合理措施具有一定的限度两个方面。前者,船货遇险时,应依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解除危险有效、节约并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扩大的措施。后者,依遇险时的具体情况判断合理的限度,超过限度的措施就不应构成共同海损。措施的合理与否是相对的,如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的当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未能获得预期效果,该措施也应被认为是合理的,由此产生的牺牲或费用可列入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是指因采取共同海损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产生的费用。为解除船货共同危险采取有意而合理措施的结果必然是既不同于因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单独海损,也不同于在正常营运情况下所发生的合理损耗和开支。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应该是采取非正常共同海损措施所产生的直接后果。直接后果是指该项损失或费用应是在采取共同海损行为时可以合理预见的损失或费用,且共同海损行为与该损失或费用之间应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共同海损及其特点。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运输中危及船舶和货物的共同安全的危险,涉及的主要关系方包括船舶和货物两方。共同海损行为的成立前提是解除船舶和货物的共同危险而有意合理采取的行为。共同海损牺性和费用是共同海损行为的特殊后果。各国法律和习惯做法在如何理
一起船舶进水事故引发的保险纠纷案例。船舶在躲避台风时发生进水事故,导致货物严重损失。货方由多份保单承保,总金额超过900万元人民币。争议焦点在于共同海损是否成立及费用分摊问题。经过船舶公正检验、海事法院审理等程序,最终达成调解,承运人赔偿货物保险人7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联系与区别。两者都属于部分损失,但共同海损是由单独海损引起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造成损失的原因、损失承担者、损失内容、损失构成以及涉及的利益方。单独海损是保险标的物本身的非人为有意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由受损方自行承担,但可从保险人
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要求及收货人的处理方式。船公司要求收货人在目的港提货前提供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担保,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导致的特殊牺牲和费用。收货人应了解相关规则,在船方无免责过失的情况下可拒绝分摊,并通过理算机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