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辱骂军人家属的行为构成侮辱罪。侮辱罪的构成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上,行为人必须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的名誉。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此外,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才构成本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应予立案追究。侮辱罪是一种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才能予以立案追究。《刑法》同时规定,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根据《刑法》第98条的规定,被害人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知相关机关才会启动诉讼程序。如果被害人因受到强制或威吓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刑法》之所以规定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多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等缓和方式来解决。此外,被害人可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实,如果违反被害人的意愿而提起诉讼,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决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告诉才处理”并不是说不告诉就不构成犯罪,而是说不告诉对这种犯罪就不提起诉讼。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是指侮辱行为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后果,被害人无法告诉或失去告诉能力的情况。而“危害国家利益”是指侮辱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外交使节等特定对象,既损害了被害人个体的名誉,又危害到国家利益的情况。
	
	   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损毁占用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对于情节严重与否的判断,应考虑行为的方式手段、直接危害结果、间接不良后果、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法人能否成为寻衅滋事罪中的辱骂对象。寻衅滋事罪侵犯的是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人们应遵守的共同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辱骂他人等情形。因此,法人可以在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况下,成为辱骂对象,只要其行为符合辱骂并情节恶劣的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危害。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偷窃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淫秽物品以及进入不适宜未成年人场所等行为。文章强调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管,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发微信辱骂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问题。文章定义了侮辱和诽谤行为,并阐述了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被侵害的对象以及损害后果等因素对于判断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降低了他人的社会评价,就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