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颁发的海域使用权证书,授予民事主体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特定海域的权利。海域使用权的设立是为了经营目的,只有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个人才能取得该权利。
海域使用权的特点是:
海域使用权的设立都是为了经营目的,即从事养殖业、采矿业等经营活动。虽然不同经营主体从事的活动可能不同,但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并不会因此产生差别。
海洋养殖业属于工厂化经营方式的高效农业,投资收益周期较短。与一般农业不同,海域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维持地力和防止违法转为他用等问题。由于海域广大,不存在陆地上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将养殖用海域转为建设用海域在经济上没有意义,除非特定海域存在特殊资源。
无论具体的海域使用权是为何种用途设立,均可统一称之为海域使用权。对于不同用途的海域使用权,可以根据其他特别法如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实行用途管制,也可以通过海域使用权设立的合同约定实行用途约束。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是有区别的。
渔业权是指根据渔业法规定,取得从事渔业的权利。海洋渔业包括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因此渔业权可划分为捕捞权和养殖权。
捕捞权是指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获取和收益的权利,属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一种。在一般情况下,行使捕捞权不需要对特定海域进行排他性使用,类似于传统民法中的人役权。尽管捕捞权没有排他性,但也属于对一定海域的持续利用,有些人甚至一生都在固定的海域捕鱼,因此也可视为一种海域使用权。
养殖权是利用特定海域养殖海洋生物并获取收益的权利,行使养殖权需要对特定海域进行排他性使用。因此,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属于交叉概念,海洋渔业权中的养殖权包括在海域使用权之中,但海域使用权不限于养殖权。
海域使用权的获取方式,包括依法批准、招标或拍卖获取。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依法使用海域、保护合理使用、不得从事未经批准的海洋基础测绘等。海域使用权的使用期限根据不同用途有所不同。在海域使用权变更、转让、继承、终止与收回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也有详
海域使用管理法,包括其目的、范围、海域定义、海域所有权和使用权、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义务和权利等方面。此法旨在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定义和特点。这类合同是一种书面协议,旨在跨越国界转移技术,涉及使用权转让、技术服务或知识传授,并收取相应费用。合同具有双务、诺成、有偿等特点,内容广泛、履行期限长、法律制度复杂。技术转让方需提供技术资料和指导,以确保受让方按合同生产
民用机场扩建的程序。首先,扩建项目需经主管机关批准,并符合民用航空法和相关规划标准。其次,地方政府需发布公告,内容包括新建、扩建机场的详情。另外,航空货物运输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包括自然灾害、飞机事故、货物损坏、包装破裂、液体保藏货物损失、盗窃或提货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