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审理是指将几个案件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审理的一种方式。合并审理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并审理的前提条件是受诉法院对几个合并的案件均具有管辖权,并且必须适用于同一个诉讼程序。如果受诉法院对几个合并的案件之一不具有管辖权,则不应当合并。受诉法院对合并的几个案件均有选择管辖权,可以进行合并。
对于诉讼程序,则是指普通(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几个合并的案件应当都属于同一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才能进行合并审理。
合并审理的条件之一是几个诉讼标的由同一原告或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提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向同一被告提出多个诉讼标的,被告向原告提出的诉讼标的,均可以合并审理。
合并审理的条件还包括原告或被告的近亲属对原告或被告提出具有相互关联的诉讼标的。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原告及其近亲属向被告及其近亲属提出与之有关联的诉讼标的,被告及其近亲属向原告及其近亲属提出与之相关联的诉讼标的,可以合并审理。
为了避免滥用合并审理产生不良社会效果,合并审理的条件应当适当限制。
① 案由限制:合并审理应限制在相邻权纠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追索扶养费、医疗费用、劳务报酬纠纷、民间小额借贷纠纷、继承纠纷案件。
② 标的额限制:标的额大小决定当事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应当适当限制标的额。标的额可以考虑限制在10000元以下的案件(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除外)。
③ 主体的限制:由于关联纠纷的主体不同,其诉讼能力和风险意识也不同。因此,合并审理的条件应当限定为自然人。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诉讼离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当协议离婚无法达成时,一方可通过法律程序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存在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被诉法院的管辖范围。提交诉状后,法院将进行审理和判决。如当事人对判决不满,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包括单方委托鉴定、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三种方式。同时,也介绍了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以及在判断不同鉴定结论证明力大小时的考虑因素。此外,还提到了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