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变更数据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明显放缓,较2014年净减少161万亩下降了44.6%。全国耕地面积持续维持在20.25亿亩。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共增加了235万亩,占新增耕地面积的64.7%,比2014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同时,经依法批准建设的城镇和工矿用地占用水田和水浇地面积110万亩,通过土地开发以及补改结合等方式补充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159.7万亩超出了建设占用50万亩,有效落实了占优补优和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各地严格保护耕地,坚守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底线,积极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取得了积极成效。
根据调查数据,2015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较2014年下降了292.8万亩,降幅达到27.4%。其中,城市和建制镇面积占比较2014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交通、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上升了1个百分点。特别是机场和港口码头重点项目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长了15.5%和63.8%。采矿用地较2014年减少了11.6万亩,其中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采矿用地下降明显,分别下降了73%和41.7%。在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整体下降的大环境下,各地努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保有压,建立用地审批快速通道等措施,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及时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得到了全面保障。
根据调查结果,2015年各地使用往年批准的土地148.4万亩,较2014年提高了11.8%。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相当于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近20%,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6.8个百分点。各地大力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19个省份的存量用地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大。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提出了“总量控制、增量递减”的节地目标。通过开展闲置用地的专项督查、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等活动,各地严格控制增量用地,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取得了明显的节约集约用地效果。
以上是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数据。国土资源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坚持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调查监测的力度。我们将通过全覆盖遥感监测和全天候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变更调查和专项调查的互补。同时,我们还将加强评价分析,支撑国土资源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土地调查监测成果的共享应用,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支撑服务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关于征收土地的补偿规定。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地上附着物补偿涉及塑料大棚等。青苗补偿标准按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补偿,而成材树木不予补偿。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则根据具体情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农村搬迁补偿标准及其内容,包括宅基地补偿、房屋及地上附着物补偿以及土地管理法关于征用土地补偿的规定。补偿标准因地区而异,涉及货币补偿和置换补偿两种方式。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用土地时应按原用途给予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
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的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市和市郊区县土地管理局等。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申请取得土地使用权,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可享受场地使用费减免等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