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效的工伤申请是否应该受理
时间:2025-03-06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上班期间受伤
2004年6月17日下午,某公司石油化学厂职工王某在上班期间意外受伤。王某站在车上帮助送货人员加盖篷布时,被大风卷起的篷布掀下车,导致右跟骨粉碎性骨折。事发后,王某与石化厂交涉并向相关部门申诉,最终在2005年6月通过法院调解获得2万元赔偿。
工伤认定申请被拒
然而,石化厂认为王某是因为离开本岗位帮助他人而受伤,不符合公伤认定的条件。此外,劳动部门也以超过申请时效为由,未受理王某的工伤认定申请。
起诉劳动部门
王某对劳动部门的决定表示不满,并将此事告上了迎泽区法院。他认为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且为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而发生,符合工伤认定的三大要素。此外,王某坚持主张自己的权利,并认为劳动部门以超时效为由拒绝受理申请是站不住脚的。他请求法院撤销该行政行为,并要求劳动部门履行工伤认定的法定职责。
诉请获得支持
法院认为,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王某一直在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石化厂未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导致王某在事发后两年才提出申请。然而,这并非王某的过错,并且目前的证据也无法证实王某故意或过失大意错过申请时效。因此,仅以申请时间与意外发生时间之间的简单客观间隔来剥夺王某的民事权利是不公平的。综上,法院判决撤销劳动部门的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要求劳动部门对王某的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法官点评
田法官分析称,法院没有采纳劳动部门的抗辩主张,主要是因为“申请时效制度”的设定目的。该制度的目的一方面是督促劳动者尽快行使权利,以免遇到单位关闭或破产等情况导致劳动者失去获取工伤待遇的权利;另一方面是避免工伤认定争议,因为时间流逝可能导致证据灭失,从而难以确定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的制定旨在保障因工作事故或职业病受伤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以更充分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尽管条例没有规定认定时效的延长、中止和中断,但简单机械地理解该规定可能导致在特殊情况下伤亡职工失去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这既无法有效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与立法目的相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时效问题
时效问题在工伤认定中的重要性。劳动者受伤后需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否则可能失去权益保障。此外,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容忽视,未签合同的劳动者难以全面保障自身权益。对于工伤认定结论,如有异议,需先复议再诉讼。
-
单位应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规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社保部门不再受理。同时,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也可提出申请。如果错过了工伤认定的时效,劳动者仍可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工伤赔偿。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包括提交相
-
交通肇事伤残鉴定程序详解
交通肇事伤残鉴定的详细程序。申请人需准备申请材料,包括伤残评定申请书、医院诊断证明、手术病历等,并提交给办案单位。办案单位审核后转交专业评定机构,机构安排检查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将出具鉴定书并通知被评定人。如有异议,可申诉并复议。评定费用
-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以及工伤保险提供的待遇。单位必须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而劳动者有一年时间。工伤保险包括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赔偿等。职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全额报销医疗费用等。伤残待遇根据等级不同有所区别。职工因工死亡时,其亲属
-
原告王XX与被告宝鸡某路桥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
-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
一、工伤认定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