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它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表示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也被称为“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行为。
并非所有的行政不作为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只有法律规定的可诉性行政不作为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以下判决: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法院将维持该行政行为。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如果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法院将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如果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法院可以判决变更行政处罚。
行政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答复。
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行政机关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视而不见,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后,行政机关借故摆脱,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但行政主体不予答复。
行政机关的法律咨询义务,包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法定权限内行为、合法委托事务、对受委托组织监督及承担法律责任等。同时,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包括起诉状和答辩状的送达、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条件、公开审理和保密例外、合议庭的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的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如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且判决履行已无实际意义,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没有可撤销内容,或依法不成立等情况下,行政行为可以被认定为违法或无效。同时,也讨论了撤销违法行为对国家利益和公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问题。行政不作为定义为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消极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复议职能,并需承担一定的行政复议任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直接管理该
张某某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
张某某因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和少缴、漏缴问题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之间的行政纠纷案件。张某某要求两机构履行法定职责进行强制征缴,但市社保局和市社保基金中心互相推诿,未履行法定职责。经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