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是指通过自身客观存在的形态来反映案件情况的证据。在审查判断物证时,应首先确定其来源的合法性,并对其外形、属性等特征进行检查,以确定与案件事实是否有联系,并排除假冒和伪造的可能性。只有来源可靠且与案件有内在联系的物品痕迹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在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时,应考虑证人的品质和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等客观条件,以确定其证言是否受到不良动机或其他影响而失实。证人证言是诉讼中广泛使用的证据,但证人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证言可能存在真假和虚假的成分。因此,在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审查判断鉴定材料时,应考虑鉴定人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资格,并检查鉴定结论是否准确可信。鉴定结论对某些案件具有重要的证明作用,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处罚。在审查判断鉴定材料时,应注意鉴定人员的先入为主和鉴定材料不全面等可能影响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因素。
在审查判断各个间接证据时,应逐一判断其属实与否,并将所有间接证据联系起来,结合案情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言词证据是通过人的陈述表达出来的证据,其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一般比较明显。言词证据能够全面地描述案件的具体情节,陈述人在司法人员的引导下可以补充、修正他所感知的事实,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案件的事实真相。然而,言词证据容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实的情况,因此在收集和运用言词证据时必须慎重,不可轻易相信。
实物证据是记录下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哑巴证据”,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不如言词证据明显。实物证据一般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一个片断或侧面,而不能像言词证据那样能反映案件的全貌。在收集和运用实物证据时,应着力揭示实物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并注意与言词证据的结合使用。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同案犯供述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及其法律地位。同案犯供述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范畴,需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探讨了刑事案件中“另案处理”的适用条件,包括多种情形下的规定和审查监督机制。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
言辞证据的定义、特点、审查证人的内容以及言辞证据的形成过程。言辞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其特点在于静态与动态并存,兼有易变性。审查证人时,需审查其作证能力、证言内容来源、是否具有利害关系等。言辞证据的形成包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