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的颁布,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办理股权质押担保的文件,为股权担保提供了可能。投资人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来防范风险。在办理股权代持的同时,可以办理股权质押担保,将代持的股份向实际出资人办理质押担保,以防止代持股人擅自提供担保或出售转让股权。此外,即使因法院执行或继承分割需要变卖股权,实际出资人也可以以质押权人的身份获得优先权。
由于代持股人是名义上的股东,实际出资人很难事后阻止其侵犯自身利益。因此,在设立代持股时,双方应签订明确的代持股协议,并明确约定代持股人损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违约责任。通过约定严格的违约责任,可以对代持股人的行为产生震慑作用,增加其违反协议的成本,使其违约行为得不偿失。
代持股人是名义上的股东,因此股东权利只能以其名义行使。为了控制公司,实际出资人必须约定股东权利的行使方式,如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等,代持股人必须按照实际出资人的意愿行使股东权利。这样的约定可以有效保障实际出资人对公司的控制权。
为防止代持股人行使其名下股权的财产所有权,应排除其财产权。代持股权不属于代持股人的个人财产,因此在意外死亡、离婚分割等情况下,代持股权不能作为遗产或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这样可以确保实际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
为防止代持股人在实际出资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行使股东权利,代持股协议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告知公司的其他股东或经其他股东书面认可。这样其他股东可以制止代持股人的违约行为。此外,如果代持股人私下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实际出资人也可以以其他股东知情且恶意受让为由宣告转让无效并取回股权。
在公司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中适当限制代持股人的权利。公司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是重要文件,如果存在代持股,应在这些文件中明确约定代持股的权利行使。
为防范风险,实际出资人应签订全面、细致的代持股协议并及时办理公证。同时,应注意搜集保存证明代持股关系的证据,如代持股协议、出资证明、验资证明、股东会决议、公司登记资料等。如果代持股人严重违约或法院冻结保全执行代持股份,实际出资人可以提起诉讼或执行异议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隐名股东协议的各种无效情形。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间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对外公示方面,隐名股东要变更股东身份并对外公示,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合同效力方面,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的
原始股与干股的区别。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前发行的股票,投资者通过购买可获得公司管理和决策权,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而干股则是特定个体虽未出资,但被视为持有股份并参与分红。干股的权利和义务由赠股协议确定,其资格确认以协议为准。如果干股存在瑕疵,股份的受让人
确认公司股东资格的原则和依据。形式化证据优先适用,包括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实质性证据指投资者出资行为相关证明。公司章程是判定股东身份的主要法律依据。工商登记并非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仅具有宣示和公示意义。股东名册是证权文件而非设权文件,对抗公司功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及其限制。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包括投资收益认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和追偿权。其权利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成为显名股东的条件、对外不得具有股东身份和对显名股东的赔偿义务。为防范和保护隐名股东的利益,可以采取签订代持股协议、选择信任的人担任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