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仲裁 > 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

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

时间:2025-05-20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6835

工资争议的时效限制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与劳动报酬相关的争议被视为劳动争议。根据该法,劳动者在发生劳动报酬争议后,有一年的时效期间可以申请仲裁。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始于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如果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争议的劳动关系仍在继续存在,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然而,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工资争议中的特别时效

尽管法律规定了特定的时效规则,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但由于按照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存支付工资的凭证至少两年。因此,对于超过两年未支付的工资,即使仲裁时效尚未到期,劳动者可能因为举证困难而难以主张自己的权益。此外,在一些省市,明确规定劳动者不能主张超过两年的加班费。因此,劳动者在主张工资权益时,既要遵守法律规定的时效限制,又要在拖欠工资两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

    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问题。劳动者在发生劳动报酬争议后有一年的时效期间申请仲裁,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时效限制,但终止后需在一年内提出。用人单位需保存支付工资凭证至少两年,劳动者需在此期限内提出主张,否则可能因举证困难而难以维权。此外,部分省市限制劳动者主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合作协议有劳动关系吗

    合作协议是否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合作协议可以是平等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不一定存在劳资关系。是否构成劳资关系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单位欠缴社保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以及劳动诉讼时效的问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