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清算 > 清算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管理人制度的发展和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管理人制度的发展和不足

时间:2025-06-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8656

一、管理人主体范围的过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管理人是由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指定的,负责债务人财产的接收和管理,以及债务人清算事务的组织和执行。相比之下,新《破产法》中引入的管理人制度在主体地位和权利义务方面有了发展和完善。然而,管理人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管理人的主体范围过窄。新《破产法》规定管理人仅限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让第三方机构独立参与破产清算。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管理人主体范围限制过窄,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全民所有制企业破产案件处理难度加大,政府部门的参与在职工安置和土地处置等问题上具有优势。此外,在当前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形势下,缺乏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社会中介机构难以解决破产清算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此外,中介机构的人员组成单一,律师事务所缺乏财会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缺乏法律人才,专业破产清算事务所数量稀少,这也限制了管理人的作用发挥。最后,由于管理人需要根据破产清算标的的多少领取报酬,加大了破产费用支出。

二、管理人准入门坎偏低

破产清算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各方利益,需要具备法律、审计、财会等专业知识,工作量大。然而,现有的管理人名册编制工作对申请人偏重形式要求,实体方面的审查不够到位。特别是管理人需要掌握大量清算资产,申请进入管理人名册的中介机构是否具备足够的自有财产,是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直接关系到破产企业的财产安全。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中对此没有具体的限制和要求。同时,编制管理人名册的机制是能否公平公正指定管理人的基础。由于时间紧迫,第一批管理人名册的确定比较仓促,造成一些进入名册的中介机构不能实际胜任清算工作,给破产案件审理带来了困扰。

三、管理人指定方法机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规定人民法院一般应当按照管理人名册所列名单采取轮候、抽签、摇号等随机方式公开指定管理人,以保证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可能给破产企业带来不公平。例如,采取轮候方式确定管理人,不能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可能导致力量薄弱的机构担任复杂案件的管理人,或者指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管理人处理涉及法律事务较多的案件等。如果采取抽签、摇号等随机方式指定管理人,不仅会出现以上问题,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机构重复被指定而另一些机构一直未被指定的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终审判决后的改判可能性

    民事终审判决后的改判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判决一旦生效,不会再改判。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符合一定条件可申请再审,包括有新证据、原判决有错误等情形,从而可能改变终审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再审申请并不会停止判决的执行。

  • 留置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关系

    留置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关系。留置担保的前提是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可通过单独担保合同或主合同中的留置担保条款明确。留置权的行使需满足持续占有债务人动产、债务人未履行债务且不存在妨碍留置权实现的情形。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留置权有明确规定,包

  • 公司清算的流程

    公司清算的流程。在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小组并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需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后,清算组进行债权登记和保护。在债权申报期间不进行清偿,之后按法定顺序清偿。清算组需编制报告并结案。全文详细介绍了公司清算的整个过程和要点。

  • 破产后债务清偿顺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中国企业破产后的债务清偿顺序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据企业破产法,清偿顺序依次为破产费用、共益债务、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普通破产债权。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同时,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计算也有明确规定,以保障各方利益。

  • 被他人以裸照威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 劳动调解员费用的确定
  • 帮别人养狗咬人了追究谁的责任
破产清算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