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分类

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分类

时间:2025-03-27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4192
第三人是指对案件有一定影响的人,但是它并不是双方当事人。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形成的原因则是因为第三人有着其法定原因不能及时参加庭审。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审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

再审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受到不利判决影响的案外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原受案法院提请重新审判的一种诉讼程序。在日本,根据旧诉讼法的规定,第三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的再审,主张判决是由原告和被告共谋,以侵害第三人的债权为目的而作出的。在意大利,《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再审制度,受到他人确定判决或有执行力的判决侵害权益的第三人,或因欺诈或通谋诉讼而损害自己利益的继承人和债权人,可以提起再审之诉。

上诉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

上诉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受到不利判决影响的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原受案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请撤销原不利判决的一种诉讼程序。在澳门,《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提起上诉的特别程序。如果争议基于当事人之间的虚伪行为,法院不知悉有关欺诈行为而无权行使相关权力,则在终局裁判确定后,受该裁判影响的人可以通过第三人反对而提起上诉争执。

复合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

复合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受到不利判决影响的案外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原审法院或其他法院提请重新审判或改变不利判决的诉讼程序。根据法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三人可以向原审法院提起撤销原判的诉讼,并且原法院的新判决可以由相同的法官作出。同时,第三人也可以向原受诉法院以外的法院提出异议之诉。如果受理第三人异议的法院是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或没有管辖权冲突的同级法院,该法院也可以对第三人异议做出判决。

独立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

独立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不依赖任何既有程序,专门为受不利判决影响的案外第三人而设立的诉讼程序,旨在撤销不利部分判决。台湾地区在2003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设立了独立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是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且不属于其他法定程序请求者。该诉讼的管辖权专属于判决的原法院,但如果对同一事件所作的判决由不同审级的法院合并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或者仅对上级法院所作的判决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管辖权则专属于原第二审法院。撤销之诉的时效期间是自原判决确定时起30日内,判决在送达前确定的,则自送达时起算。撤销之理由发生或知悉在后者,则自知悉时起算。但如果自判决确定后已经超过五年,则不得提起撤销之诉。对于案外第三人,撤销原确定终局判决对其不利的部分,并可以根据其声明,在必要时在撤销范围内作出变更原判决的判决。对于原当事人,原判决仍然有效,但诉讼标的对于原判决当事人和提起撤销之诉的案外第三人必须一致确定,不受此限制。对于原判决,不停止执行,但法院在必要时或根据申请要求案外第三人提供相当的担保,在案外第三人提供担保后,可以在撤销之诉声明的范围内裁定停止原确定判决对案外第三人不利部分的效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协商解决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

  • 审监庭调解、和解工作经验总结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