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线城市市民杨小姐计划购买第三套房产,然而根据该市的限购政策,她已经达到了购房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中介向杨小姐提出了一个办法:通过办理假离婚,她不仅可以顺利购买第三套房产,还能够省下一笔钱。
据浦东新区某街道办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限购政策实施后,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人满为患,前去办理离婚需要排队等候。然而,其中许多人办理的离婚手续都是假的。
婚姻登记的工作人员透露,一些市民在办理离婚手续时询问离婚后多久能够复婚,还有些人刚刚离婚就急着问何时能够开具无婚姻登记证明。尽管他们明知这些离婚是假的,但还是不得不办理。
假离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正办理了离婚手续,另一种是办理了假的证件。开发商和中介公司都参与了办理假离婚证的行为,他们花费几千块钱来办理证件,目的是为了促销或解决购房者的购房问题。假离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可以说,即使新政策越来越严格,假离婚似乎成为了突破限购政策的绝佳方法。严格的限购政策被轻易地规避,限购和限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使楼市新政显得尴尬。
假离婚的风险包括弄假成真、复婚困难和信誉风险。
首先,假离婚可能会导致弄假成真的风险。婚姻被认为是神圣的,但近年来,为了买房而离婚的现象频繁发生,让婚姻丧失了神圣感。虽然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假离婚,不影响夫妻情感和真实婚姻关系,但实际上,假离婚很容易变成真离婚。
其次,假离婚之后复婚可能会面临复杂的情况。在办理离婚手续之前,夫妻通常会承诺买房后会复婚。然而,一旦办理完离婚手续后,如果有一方反悔,复婚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当事人可以向法院主张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配财产,但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当初的胁迫或欺骗,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然而,要证明这些并不容易,因为故意设计假离婚的夫妻通常会签署一份明确、无争议的离婚协议,以免给购房造成阻碍。
最后,假离婚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风险是信誉风险。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复婚之前,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被认定为个人财产,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假离婚被银行征信系统识破,将会降低个人的信誉等级。此外,如果房产管理部门发现购房人是假离婚,将取消其享有的购房优惠,这不仅让假离婚者失去了好处,还会对其信用造成重大影响。
离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可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当天可完成手续。诉讼离婚则需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审理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准予离婚。若无充分证据显示夫妻感情破裂,起诉方需再次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被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
离婚时房贷房屋的分割问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人。父母出资买房的情况,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则按照婚姻法规定处理;若登记在非出资方子女名下,除非有书面约定或声明,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