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回避是指承办案件的司法人员或其他人,在遇到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必须主动退出对案件的承办或停止有关职务活动。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一般应当按照诉讼进行的阶段和所属机关,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或法院院长决定。
公安司法人员自行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的,应当书面记录在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应当书面或者口头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并说明理由或者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无论是自行回避还是申请回避,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一般应暂停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然而,对侦查人员的回避在作出决定以前或者复议期间,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工作,以免影响及时收集犯罪证据和查明案件事实。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以上是关于自行回避的相关内容。如果是侦查人员的回避,需要由侦查机关来决定。如果是审判人员的回避,需要由人民法院来决定,不同的回避人员决定机关不同。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们的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将为您提供服务。
我国劳动仲裁活动中代理人的委托问题。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并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代理事项和权限。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但特殊情况下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需提交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的委托书。
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被驳回后,当事人是否可以再次起诉的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如果因证据不足而驳回起诉,但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时,可以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裁定驳回起诉的几种情形。
借款到期日超过三年后是否能提起诉讼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即使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满足起诉条件,法院将予以受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的原则和规定。
诉讼被告人不到场的处理方式,包括缺席审理、公告送达和拘传程序等。同时,文章也介绍了法院开庭程序的具体流程,包括身份确认、陈述和反驳、证据质证、案件细节询问、双方辩论、调解和记录庭审过程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