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因此,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
(1) 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不同
仲裁是由仲裁委员会受理,而仲裁委员会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专门仲裁机构。诉讼则由人民法院负责,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 管辖的依据不同
仲裁实行的是协议管辖,即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受理案件,其管辖权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构无权受理。诉讼实行的是强制管辖,即人民法院根据国家的授权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法受理案件。
(3) 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
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是由当事人各方选定、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其组成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4) 审理程序的公开性不同
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裁决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5) 上诉制度不同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文章进一步介绍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包括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管辖依据、审理组织组成原则、审理程序公开性和上诉制度等方面
仲裁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以及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文章提供了一个仲裁协议的范本,详细说明了合同双方在发生纠纷时应如何提交仲裁,包括提交哪个仲裁委员会仲裁。
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还债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原诉讼时效中断。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时间即重新计算;如调解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规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就从履行期限届满时重新计算。此外,债务人向仲裁机关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