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因此,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
(1) 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不同
仲裁是由仲裁委员会受理,而仲裁委员会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专门仲裁机构。诉讼则由人民法院负责,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 管辖的依据不同
仲裁实行的是协议管辖,即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受理案件,其管辖权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构无权受理。诉讼实行的是强制管辖,即人民法院根据国家的授权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法受理案件。
(3) 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
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是由当事人各方选定、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其组成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4) 审理程序的公开性不同
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裁决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5) 上诉制度不同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诉前保全所需满足的条件。申请人需证明情况紧急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人还需提供担保,法院接受申请后将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裁定并执行保全措施。若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全措施将被解除。
诉前保全的管辖权问题及其相关规定。诉前保全需满足条件包括给付内容、情况紧急、利害关系人提出和提供担保等。无论是诉前还是诉讼中保全,都需要支付保全费用。同时,利害关系人必须在采取保全措施后的30日内提起诉讼或仲裁,否则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
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理论基础,该原则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文章介绍了仲裁条款与合同其他条款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国家对通过仲裁解决国际商事合同争议的政策对仲裁条款独立原则产生影响。文章还介绍了现代商事仲裁的国际规定以及我国仲裁实践对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承认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要件。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础,对当事人和相关主体具有法律效力,一旦依法成立,当事人须遵守。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或机构受理案件的基础,涉及对当事人重大权利的处分。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具备条件:当事人具有缔约资格和能力,协议内容明确并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