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去世或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监护人的确定如下:
1. 祖父母、外祖父母;
2. 兄弟姐妹;
3. 其他亲属或朋友,但必须经过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同意。
对于监护人的确定存在争议的情况,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进行指定。如果对指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但不能直接要求法院作出判决而绕过指定程序。
法院按照上述指定监护人的顺序进行确定,即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世,则由他们优先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去世,则由未成年人的兄弟姐妹担任监护人,依此类推。但如果前一顺序中有监护资格的人没有监护能力或对监护人不利的情况明显,法院可以从后一顺序中具备监护资格的人中进行选择。
如果没有上述亲属可担任监护人,则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果父母去世或无监护能力,则按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弟姐妹;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
按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并经相关单位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相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亲属或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相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时,可以将部分或全部监护责任委托给他人。受托人被称为委托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规定,否则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造成的民事责任。但如果委托监护人有过失,应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民法典》生效后的监护权问题,包括父母离婚后监护权的归属和监护权的内容。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会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监护权内容包括人身和财产上的监护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不包括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虽然我
离婚前承诺的抚养权有效性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处理,以及抚养权归属问题的规定。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子女的抚养权处理方式,包括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和已满十周岁的子女。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方式和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这一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父母离婚后,如果母亲抚养未成年子女并去世,父亲将自动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存在争议,可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