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去世或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监护人的确定如下:
1. 祖父母、外祖父母;
2. 兄弟姐妹;
3. 其他亲属或朋友,但必须经过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同意。
对于监护人的确定存在争议的情况,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进行指定。如果对指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但不能直接要求法院作出判决而绕过指定程序。
法院按照上述指定监护人的顺序进行确定,即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世,则由他们优先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去世,则由未成年人的兄弟姐妹担任监护人,依此类推。但如果前一顺序中有监护资格的人没有监护能力或对监护人不利的情况明显,法院可以从后一顺序中具备监护资格的人中进行选择。
如果没有上述亲属可担任监护人,则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果父母去世或无监护能力,则按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弟姐妹;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
按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并经相关单位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相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亲属或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相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时,可以将部分或全部监护责任委托给他人。受托人被称为委托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规定,否则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造成的民事责任。但如果委托监护人有过失,应承担连带责任。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变更申请程序、监护人设定程序以及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认定。当监护人不履行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时,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并进行变更。设立监护人需确认当事人是否为精神病人,并通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医院诊断等方式进行认定。关于精神
刑事辩护人的资格和权利。律师、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都有资格担任刑事辩护人。刑事辩护人拥有独立进行辩护、会见通信、调查取证等权利。同时,辩护人在诉讼中拥有出庭通知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权、上诉权等。此外,刑事辩护人
离婚后与父亲生活的孩子的监护权问题,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权问题。法律上规定,父母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即拥有监护权,继父母也可以成为继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同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需遵循婚姻法规定,禁止虐待或歧视。关于赡养费的问题,取决于继
陈女士的侄子陈某的监护权问题。陈某的舅舅林某作为监护人,擅自挪用陈某的财产进行炒股并亏损,侵害了陈某的合法权益。陈女士作为陈某的姑姑,具备担任监护人的资格,提出要求撤销林某的监护权并自行担任监护人。根据法律规定,林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监护职责,陈女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