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法院判决后,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李某无力偿还。此时袁某通过陈某的朋友得知,陈某目前有十几万元的定期存款在银行,袁某遂向法院申请追加陈某为被执行人,法院在对能否追加王某为被执行人的处理中产生分歧。因此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可以追加陈某为被执行人。第二种意见认
2020-07-21
就是债权人约定免除部分连带保证人的责任,以及法律规定的应该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连带责任保证是由保证人与主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和法律推定的保证方式。这意味着保证人与主债务人对主合同债务均负有全部清偿的责任。主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时由保证
2020-07-21
刘某咨询:2006年6月10日,张三向我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由李四作为保证人,约定“如果张三到期不能偿还该债务,由李四承担保证责任,直到张三的债务本息还清为止”。借款到期后,我向张三多次催讨,张三均以无钱为由拒绝偿还。我想问一下,我现在是否可以通过
2020-07-21
诉中财产保全由当事人提出或法院依职权决定,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拒绝提供担保的,法院依法驳回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时间起诉的,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引起诉讼
2020-07-21
甲向乙借款10万元,丙是甲的保证人,由于甲到期未归还借款,丙向债权人乙承担了保证责任后,根据追偿权起诉甲,要求甲偿还10万元并支付利息损失。未经委托而提供保证的,根据无因管理的原理,保证人的追偿应以主债务人所受利益为限,主债务人必须偿还必要费用。
2020-07-21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如果明确约定为一般保证的,那么你必须在先起诉借款人并就借款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后才能起诉保证人
2020-07-21
庭审时,张某对借款及作担保事实均予以认可,但他认为王某只告他一个人不公平,他与另外一个担保人陈某应各承担一半责任。但法院最终判决支持原告王某的诉讼请求,张某对所有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请律师帮助解答原因。因此,本案债权人王某既可以选择债务人赵某承担还款
2020-07-21
2007年12月,陈某向张某借款人民币2万元,期限一年,吴某作为保证人。借款到期后,陈某未还款,张某也未主张权利。2009年2月,吴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陈某归还欠款。如果保证人没有列债权人为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追加债权人作为第三人,因为在保证债权纠纷中通常涉
2020-07-21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担保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债权人无权要求保证人或物的担保人在合同对其确定的责任范围之外承担责任。(四)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如
2020-07-21
(一)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而未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二)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而未取得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而且,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
2020-07-21
担保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债权人和保证人,不包括被保证人。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代为履行或连带责任的协议。保证人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的范围,明确是对主债务、主债务的利息、损害赔偿金、违约金
2020-07-21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仅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完全抵偿债权的情况下,才负保证责任,债权人不能直接执行保证人财产。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020-07-21
新增加的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担保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为二人以上的,相互之间负连带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按份承担保证责任的除外。
2020-07-21
(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三)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规定,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四)但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
2020-07-21
连带债务人即在连带务中负有清偿全部债务责任的债务人。但是,在其中一个连带债务人偿还全部债务后,可依照相关清偿比例等债务人之间的清偿协议,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进行追偿。全部的保证担保责任范围完全与债成立时确定的债务人之责任范围一致。在保证合同中,如无具体的
2020-07-21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介绍了保证期间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和特征。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必须积极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